知行合一: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06日  浏览次数:次  作者:佚名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来自2020级广播站的王泓力,今天的晨会由我来为大家主持



首先给大家介绍今天的光荣升旗手:他们均来自高二11班



升旗手田云箐同学

田云箐同学在班上担任值日班长一职,曾获得学校“中华之星”“学习之星”等称号,在校园生活中,她待人友善,和同学和睦相处,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努力为班级增光添彩;学习生活中,她在课堂上活跃思考,课外认真钻研,取得了优异成绩,希望她能够再接再厉,成为更好的自己。

升旗手黄奕欣同学

黄奕欣同学在班上担任值日班长一职,曾获学校“成长之星”“管理之星”等称号。她做事认真负责,待人热情真诚,各项活动中都有她活跃的身影。课堂上,她认真听讲,勤学好问;课后,她及时查漏补缺,做好复习预习。她的座右铭是:康乐平生追壮观,未知席上极沧州。希望她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升旗手介绍完毕!升旗仪式现在开始,请全体立正!



出旗!



升国旗、唱国歌 !请全体师生行注目礼!

“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听上去总是很让人心动,但我们又可曾想过,没有知识的深层积淀,再丰富的行旅都是浮于表面,走马观花。同是“行万里路”,有人成为了“徐霞客”,也有人只是一个普通的“邮差”。今天,中华中学邀请来了刘霄博士,他是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特任助理研究员,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师从北大丁延庆、阎凤桥等教授,曾获得北京大学“学术创新奖”、“2021年江苏省江苏教育经济研究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特等奖等奖项。下面有请刘霄博士和我们讲讲他的求学之路。



刘霄博士精彩演讲



徐飞校长为刘霄博士颁发“南京市中华中学校外辅导员”聘书

我建议,我们再次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刘霄博士的到来。不奢想所谓的“自由”,而要相信“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在于坚持”,坚持“知行合一”,努力去成就一个更有“自由度”的自己。我们要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更别忘了,用求知心脚踩大地,方可仰望星空。

附:刘霄博士简介及晨会讲稿全文



知行合一: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

刘霄

中华中学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的教师刘霄,今天很荣幸能来到百年名校中华中学。这也是我高中毕业十年后第一次回到高中校园,既感怀又激动。非常感谢中华中学提供的这样一个机会。不过,在接到戴俊老师邀请的时候,我便开始惴惴不安。因为自己的人生经历好像如大部分人一样,别无二致。十一、二年前,我也和大家一样,正经历着人生中最为紧张但也将是最难忘的阶段。只是没想到,自己从当初那个接受教育的人,如今变成了教育别人的人。十年后,再回头去看,学习或者高考是否真得那么重要呢?

董其昌在其《画禅室随笔——卷二》中写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名句。古代的万卷是指皇帝的试卷。读书是为了进京赶考,金榜题名。而现在,这句话常常被用来比喻要努力读书,让自己的才识过人并让自己所学的知识,能在生活中体现,同时增长见识,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巧合的是,“知行合一”四个字也是我们南大教育研究院/陶行知教师教育学院今年新确定的院训。

不过有人说,在物质相对丰盈的今天,读万卷书还不如走遍世界。我看到知乎上有人对此论断给出了一个非常经典的回应:“读书在没有充分的知识作为前提的情况下,即使行了万里路也不过是邮差而已。”正如王阳明所说的“知行合一”一样,若无“知”,怎么“行”?高中阶段正是积累知识、读万卷书的良好时机。个人认为,高中的“知”是为了在大学更好地“行”。

举例来说,能够进入一所好的大学,你就会拥有更多选择和更多的可能性。尤其是在学习方面,好大学真的能为你带来更多知识的增进。比如我在在北大念书的时候,经常有考到其他学校的同学来找我借书。因为很多书籍资料在他们学校的图书馆里是没有的。我们还经常去在斜对面清华和只有三站公交的人民大学听讲座。另外,进入一所好的大学,你还有机会见到一些你崇拜的科学家和学者,甚至成为他们的学生,并与之为邻、为友。我在北大的硕士导师丁延庆老师和博士导师教育学院院长阎凤桥教授就总是无私地为学生着想,对学生的事情比自己的事情看得还重要。忝入师门的几年里,二位老师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厚实的积淀、开阔的思路和正直豁达的为人让我感动和敬佩,更使我深受启发,收获匪浅。

当然,除了学业,你还可以选择丰富的业余生活。你可以参加任何你喜欢的社团,可以跟随合唱团去世界各地演出,可以聆听世界著名歌唱家的音乐会,可以足不出户就看到电影院热映的影片,可以认识一些非常优秀但同时也很努力的同伴,可以做各种盛会的志愿者,比如国庆70周年的方阵、北京冬奥会,可以获得许多资助帮助你参加各种国际交流项目……这些都是更好的大学带给你的那些更多的选择。我在读书的时候,就曾担任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志愿者,去过台湾支教,参加“北京大学青年代表赴菲律宾交流团”,去日本的东京、名古屋和京都访问交流,入选“2018年中韩领导力交换项目,随项目前往韩国的首尔、釜山等地游学。我相信,相比于自己去旅行,这样的“万里路”更会让你大开眼界。

我博士毕业离开北京前,丁延庆老师曾给我讲过一个道理:人应该追求的是自由度而非所谓的自由。举例来讲,一个成日无所事事的人看似自由,但他是没有自由度的。因为他无法选择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而那些每天忙忙碌碌没有业余时间的人看似毫无自由,但越是在自己领域做得出色的人越有更大的自由度。所谓的自由度,大概就是既能享受最好的,也能承受最坏的吧。我想,这与读书行路的道理是一样的。拥有更多的知识,你就可以拥有更多的选择。正如李开复所说:“如果你已经过了20岁但还不到25岁的话,你必须找到除了爱情之外,能够使你用双脚坚强站在大地上的东西。你要找到谋生的方式。现在考虑不晚了。我从来不以为学历有什么重要,天才都不是科班,但不是科班,连龙套都跑不了。”

所以,高考作为当下相对最为公平的选拔机制,仍是我们需要为之付出巨大努力的。正如英国作家格拉德威尔说的:“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人与人之间最小的差距是智商,最大的差距是坚持。记得当时去韩国交流的时候,我们组中那个年纪最小的同学,最喜欢的就是买书。他从韩国买了十几本书带回来。反观我们其他很多人从韩国带回中国的是什么——化妆品?纪念品?亦或是后期精心修理的照片而已。

我记得我的导师阎凤桥教授在2019年开学典礼上说过,“北大不是在训练人才,而是在陶冶人才……大学是实现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从功利倾向的学习方式向超然学习方式的转变。”而我眼中的大学之所以“大”,是因为它能让一个人从“成长”变为“长大”。一个人长大的标志不是考上了大学,不是年龄的增长,而是独立人格的养成。独立人格的养成才能让我们不依靠任何人、坚强勇敢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大学在为我们提供一纸文凭的同时,更为重要的就是将“知”与“行”合二为一,构筑起我们踏入社会前能在社会立足的独立的人格。独立人格的养成同样依靠“知”与“行”两个方面。“知”体现在我们在大学里汲取的更多的文化知识,“行”体现在读书的同时行路、阅人的时候阅己。在步入社会的最后一站,明确自己想做的事情,进而继续追求自己的梦想。

著名作家、北京大学教授曹文轩在其小说《根鸟》里做过这样的设定:板金大叔家族的人得了一种18岁后就不能再做梦的怪病。所以他开始寻找自己曾经的梦,直至生命的终章。是啊,多少人跟板金大叔家族的人一样,长大以后再也不做梦了。只不过板金大叔是寻找曾经做过但再也不能做的梦,直到生命结束才发现一代一代的人都无法治愈长大后不再做梦的顽疾;而我们和根鸟显然幸运得多,能够在还能做梦的年纪寻找最初的梦,并最终找到。

我在念中学和大学的时候总是听大人说,要好好珍惜在学校的日子。但当时总是不以为意,因为希望快点长大,离开校园,回报社会。现在我作为一个“大人”同样把这句话送给你们——希望大家储备万卷的知识,踏上寻找梦想的万里之路,知行合一,做一个头顶蓝天脚踏大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