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部)科学佩戴口罩,做好自我防护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27日  浏览次数:次  作者:龙婷婷

光荣升旗手


 他们均来自初一(8)班,一位是周紫珊同学。周紫珊同学机智活泼,热爱绘画与运动。曾多次获得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等荣誉称号。逐步提高的成绩记录着她前进的轨迹,记载着艰辛与努力。课堂上她积极发言,妙语连珠,时常博得大家的阵阵掌声。她还是老师得力的助手,班级各项事务都能出色完成。希望周紫珊同学如同展翅飞翔的大鹏鸟一般,继续扶摇直上。

 另一位是戴小虎同学。戴小虎同学性格开朗、热情洋溢。他热爱书法,写得一手好字,曾获得好苗苗书画比赛一等奖。他积极探索,不断进取,参加南京市创客大赛,获得二等奖。学习上他充满热情,积极寻求有效的学习方法,坚持不懈为梦想努力。他关心同学,对待班级工作认真细心。希望戴小虎同学“风好正是扬帆时,不待扬鞭自奋蹄”,愿他展翅高飞,不负热爱。




IMG_5579.jpg



 冬季是个美丽而又寒冷的季节,它带给我们热火朝天的冬季活动,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一些健康上的挑战。尤其是传染病,如果不加以防治,可能会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不便。今天国旗下讲话,我们邀请了中华中学校医刘培培老师来说一说如何预防冬季传染病。


科学佩戴口罩,做好自我防护

冬春季是新冠、流感、水痘、诺如病毒胃肠炎等传染病高发季节,将呈现多种传染病交替或共同流行的趋势。我国流感、肺炎支原体感染活动逐步增强,多地流感、肺炎支原体感染呈上升趋势,预计流感将出现全国冬春季流行高峰,肺炎支原体感染未来一段时间在部分地区仍将持续高发。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做好冬春季新冠病毒感染及其他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通知,以期进一步做好冬春季新冠及其他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

2023年10月以来,“支原体肺炎”频频登上热搜,人们不禁要问:它是什么?又来了一种新的传染病?

支原体是一种微生物,既不是细菌也不是病毒,它导致的肺炎与新冠病毒的致病方式完全不同。引起肺炎的病原体一般都有季节发病的情况,支原体肺炎近两年,尤其今年在我国一些区域流行,有少数家庭或班级出现聚集发病情况。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呼吸道疾病,主要经过直接接触传播和飞沫传播,症状与大多数呼吸道疾病相似,以发热、咳嗽等为主要症状。

国家呼吸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儿童)副主任赵顺英表示,今年是支原体的流行季节,孩子发烧或出现咳嗽,尤其是剧烈的干咳,感染支原体的可能性大。

 

经历过三年新冠疫情的同学们,应该很熟悉预防呼吸道疾病的方法。三年前我在初中部也做了预防疾病的晨会讲话,那个时候处于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请问,有多少同学身边或书包里装有备用口罩的?”当时的大多数同学都是摇头的。今天,我看到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是戴着口罩的,这证明大家知道预防呼吸道疾病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方法,那就是科学佩戴口罩。上周,江苏省教育厅发文,再次强调:戴口罩。

科学佩戴口罩,能够有效地抵御细菌、病毒、支原体的侵袭,保护好我们的身体。当然,其他的防护措施,也要跟上哦!

1、开窗通风。开窗通风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请班级安排专人负责,每日早、中、晚非上课时间打开门窗通风3次,每次至少30分钟。

2、保持手卫生。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流水洗手,没有流水时可用含酒精的免洗消毒剂洗手;外出回家、饭前便后、触摸口鼻眼之前、接触公共物品之后、摘除口罩后都要洗手。

3、与他人保持距离。公共场所尽可能与他人之间保持1米以上距离,避免与有发热或呼吸道症状的人接触。

4、遵守呼吸礼仪。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用纸巾遮挡,紧急时可用衣袖或手肘遮挡,避免使用双手捂嘴鼻,万一使用双手应及时清洗。

5、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如果出现发热等症状,一定不能带病到校,请家长及时带往正规医疗机构就医,并将病历上传学校。

特别提醒:如果在校内感觉到身体不舒服,一定要及时告诉老师,到医务室就诊,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措施。一旦发热,必须要请家长及时带往医院就诊,学校也会对涉及的教室进行消毒。

同学们,冬季万物闭藏,天气渐冷,请大家一定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保持健康和快乐!


IMG_5588_副本.jpg

校医刘培培老师发言

老师们,同学们,我们可以将今天学习到的关于预防冬季传染病的知识和技巧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保护自己和家人。最后提醒大家,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疾病的关键。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维护美好、健康的学习和生活,并祝愿所有的老师和同学们健康、快乐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