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隆校区】纪念渡江战役胜利暨南京解放75周年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22日  浏览次数:次  作者:佚名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高一20班的康胡毓,今天的晨会由我来为大家主持。


 


首先给大家介绍今天的光荣升旗手:他们均来自高一16班。


 


升旗手  严浩康  同学

严浩康同学学习成绩优异,关心班务、团结同学、尊敬师长。曾获三好学生、优秀班级干部等荣誉,是同学眼中的榜样。

升旗手  陈琳曦  同学

陈琳曦同学热爱运动,遇事沉着冷静,曾获三好学生、进步之星等称号。作为高一16班的副班长,她关心集体,积极参与管理班级事务,今后她会更加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升旗手介绍完毕!  升旗仪式现在开始,请全体立正!


 


出旗!


 


升国旗、唱国歌 !请全体师生行注目礼!

75年前,一道雷霆万钧的命令,排山倒海,气势磅礴。在渡江勇士的奋勇抗争和水乡百姓的支持与帮助下,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中华民族独立自主的春天,在神州大地欣然蓬勃。明天是渡江战役胜利暨南京解放75周年纪念日,我们有幸邀请到了渡江战役纪念馆的工作人员杨卉卉 ,分享渡江战役中的感人故事。大家掌声欢迎。


 

 


杨卉卉老师分享感人故事


 

 


同学们认真聆听


感谢杨卉卉老师的精彩发言。

前辈们用鲜血与豪情换来今天的国泰民安,新时代的我们,更应时刻准备着,担起国家建设沉甸甸的责任,让我们跟着亲爱的党,投身民族复兴的浩荡洪波,在新时代的渡江战役中,奉献、创造、开拓。在明天举行的渡江战役胜利暨南京解放75周年升国旗仪式上,我校朗诵团再次接过南京市诵读《渡江战歌》的光荣使命,让我们共同期待他们的精彩表现!

明天是第29个世界读书日,我校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主题开展了系列活动:

4月14日,第十七届江苏省中小学诗歌竞赛总决赛在我校举行,中华中学教育集团获得四个特等奖,他们是高中部的侯锦宁、王一菲、潘可越同学、浦口教育集团城南初中的刘雨嫣同学,潘可越同学还获得“诗歌之星”的称号,向他们表示热烈的祝贺。

今年我校和南京图书馆携手共办读书节活动,昨天高一部分学生参加了南京图书馆世界读书日的活动,聆听知名学者郦波教授做主题讲座——《苏轼的“书式”生活》。明天南京图书馆的陈军馆长将来我校授牌和我校共建文献资源共享基地,我校朱征校长也将代表学校授牌南图成为我校的“校外教育基地”。

明天11:10-13:00在新绿吧还有猜字谜、对对联、找贴纸等活动,还有丰富的小礼物等着大家哦,欢迎同学们积极参加!

开卷有益,读书节是为了倡导大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好读书,读好书,让我们受益终身。天天读书,日日都是“读书节”。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知识的世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吧!

今天的晨会到此结束,请老师们先退场,同学们按早操队形有序退场。

附:杨卉卉老师讲稿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渡江胜利纪念馆的讲解员杨卉卉,很高兴今天在这里带领大家重温革命先辈的英雄故事,感受先辈们不屈不挠、英勇抗争、追求远大理想的革命精神,也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向那些长眠于历史深处的英雄们致敬。

波江战役胜利和南京解放,是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历史财富。渡江战役中蕴含的革命精神在今天也有着重要的价值意义。75年前,时任新华社摄影记者的邹健东,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解放南京的全过程。而我今天要宣讲的第一个红色故事就与邹老拍摄的照片有关,其中有一张的老照片叫《“穿”军毯的树》,虽然没有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却因为一名战士的细心举动有了打动人心的力量,这名战士是谁,他做了什么呢?

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讲述这张照片背后的感人故事。就在渡江战役打响之际,解放军部队聚集在长江北岸,正紧张的做着渡江前的准备工作。在一片茂密的树林中,渡江部队正在宿营。一匹匹疲惫的战马不断发出嘶鸣声,仿佛在召唤他们的“主人”来为它们补充“能量”。终于,一名解放军战士带着一大包草料来了。他环顾四周,在马群前的两棵大树前停了下来,决定在这里搭一个临时的食槽。他先在两棵树之间系了两根绳子,又兜起两块毡布,然后将草料一点点地倒在“食槽”中。战马兴奋地拱着头聚过来,争先恐后地进食,而饲养员战士一边维持着秩序一边念叨着,“别挤别挤,都有都有。”“嗨,说你呢,不吃草料去啃树皮干嘛?”原来,他细心地注意到,一些马儿正侧过头去,试图啃食旁边的树皮。战士立刻想到,这可是老百姓辛辛苦苦种下的树,是人民群众的利益,不能让马儿给啃坏了。于是他从背包里拿出了自己的仅有的两块军毯,用军毯将两棵树的树干包裹得严严实实。旁边的马儿仿佛都被解放军战士的行为感动了,终于不再啃食树皮,乖乖的移动到了石槽边吃起了草料老百姓辛苦种下的树也完好无损的保存了下来。

正在行军途中的新华社随军记者邹健东看到了这一幕,也被战士的行为感动了,他觉得这个画面很有纪念意义,于是迅速按下快门,拍下了这张珍贵的历史照片──《“穿”军毯的树》。邹健东是当时著名军事摄影记者,除了这张照片以外,他还拍摄过许多著名的历史照片如《我送亲人过大江》、《占领总统府》等等。

邹老常常在回忆中说“解放军宿营喂马这张老照片的画面极其平凡,它却反映了爱护绿色生命的重大意义”。我们的部队能够取得胜利,靠的就是这样真心实意为百姓着想、爱护百姓一草一木的精神。从这些小小的细节里,我们就能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情怀以及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生态文明,才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未来的长远大计。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我们从未懈怠过。也正是因为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为人民子弟兵时刻将老百姓装在心上,这才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忠心拥护,最终取得了渡江战役和中国革命的辉煌胜利。

(《穿军毯的树》结束)

从刚刚的红色故事中,相信大家一定感受到了革命的胜利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把群众的利益时刻放在心上,解放军在人民群众的心中真正扎了根,所以赢得了拥护和支持;而军民鱼水情深所进发出的磅礴伟力,成为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法宝。

75年前,众多先烈为南京这座城市的解放,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我死,你也要把我抬到南京去!”

这是一位名叫张兴儒的烈士生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还有一件染血的公文包,则是张兴儒烈士生前留下的最后一件遗物。这件文物被一位老军人细心珍藏,一同被珍藏在心间的,还有一段峥嵘往事。

它的故事,还得从1949年4月说起。在渡江战役打响之际,解放南京的炮火从江北开始打响,其中浦镇则成了攻占的重要目标。由于国民党军队占据地利,火力十分凶猛。因为城墙没有缺口,战士们无法攻城。身为营长的张兴儒高呼:快,架云梯爬城! 炮弹一个个落下,把战士们架起的云梯打断,虽然一批批战士前仆后继,但是突击队此时只剩下10余人,攻城仍没有成功。之后张兴儒带领战士迅速改变突击点,从东南角进行主攻,终于冲上城头。就是在这最后一次冲锋中,敌人的一发炮弹击中了张兴儒的颈部。教导员巩继先将他抱在怀里,不停呼唤着他的名字。他缓缓睁开双眼,一只手按压着血涌不断的颈部,另一只手颤抖着摸向身后这件浸染鲜血的公文包,对巩继先说:“我没什么别的东西,这件公文包就给你留个纪念吧。我死了,你们抬,也要把我抬到南京去!”

据巩老先生回忆,张兴儒牺牲时,他们相识不过三个月时间。他只模糊记得张兴儒是山东泰安人,但是文物部门在泰安的民政部门没有发现任何有关张兴儒烈士的记载。今天,我们依然没有找到有关张兴儒烈士生平的任何信息。巩继先老先生留下的回忆,就是有关张兴儒烈士的全部记忆。

75年前,为了解放南京,太多的英雄连一张模糊的照片都没有留下。他们当中许多人,留给我们的只是冲锋时一跃而起的背影。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换来今天的幸福安康。

这件历经战火的公文包,是张兴儒唯一一件遗物。这件公文包何其不幸,它承载的绵绵情意,再也没有机会被他的主人细细品悟;这件公文包又何其有幸,它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今天,古都江畔,红帆飘扬,张兴儒那沾满血的公文包,在渡江胜利纪念馆里静静陈列着,他的遗言,被镌刻在纪念馆的墙壁上。渡江战役已经过去了整整75个年头,但革命先烈的战斗功勋,英雄本色,永远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不懈奋斗!我的宣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