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市十一五个人课题开题报告会(校本研修)日程安排
发布日期:2010年11月24日 作者:严龙文
2010年市十一五个人课题开题报告会(校本研修)日程安排
一、召开个人课题开题报告的必要性
1.加强课题的规范管理,使课题研究有过程、有实效、可借鉴。
2.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途径,使课题研究吸引更多教师了解课题研究的一般程式,促进教师主动参与课题研究。
3.促进事关学校发展、质量提升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学生管理针对性研究等领域,人人关注,产生共识。
二、2010年我校申报市十一五个人规划课题情况通报
1.2010年我校共有15位教师申报,8位教师申报的个人课题的个人课题获得批准。
2.对比2007年我校共有17项申报成功,2006年承担的11项个人课题通过结题,并有三个课题结题论文获一等奖,近三年来年,兄弟学校充分重视,而我校申报数在08、09下降之后,今年申报人数居历史第二位。
三、 课题管理要求进一步强调规范
1.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要求,为确保市个人课题研究工作有效进行,个人课题承担者应根据要求规范过程,尤其是要参加相应的课题培训,妥善安排研究计划,确保研究质量。
2.市个人课题研究管理规范要求强化管理,旨在通过展示研究过程,加强申报、评审、开题、中期自评、全市性课题会议交流、结题申请、结题评估等程序控制,确保个人课题研究有序可控。
四、 课题开题报告活动安排
1.2010年11月24日,在全校教师层面作公开布置,要求个人课题研究做到:研究视点落实在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真实问题,现场开题规范认真,研究过程实在,能展示一定的研究成果,在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2.2010年11月29—30日下午第三、四节,结合本学年教师继续教育校本研修要求,安排本次个人课题开题活动两场,作为校本研修项目,专任教师充分听取开题报告,并现场参与开题质询活动,邀请专家对课题研究进行现场点评和指导。
3.每场开题报告15:40准时开始,请信息中心准备录像,开题教师提前试准备好开题ppt,提供背景资料,上报教研处,时间截止报告日中午前,确保评点人有时间针对性准备。
4.每位教师选择参加四位教师的开题报告,如时间冲突,请自行调整。保持会场纪律,做好相应的记录,尊重开题及评点教师的劳动,积极参与课题质询,确保参与。到会后,签到。
五、 个人课题开题专题报告会日程
第一组 主持人:严龙文
报告人 课题名称
林庆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史料选用及教学方法研究 》
张茹 《基于课标的九年级思想品德课程内容的整合研究 》
高磊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高学生运算能力的策 略研究 》
钱华 《高中生化学反思性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 》
专家评点:
时间: 11月29日15:40 地点:劳动楼二楼报告厅
第二组 主持人:周立新
报告人 课题名称
秦春霞 《高二物理“课题研究”的实践与思考 》
朱华《 初中化学课外探究活动的实践研究 》
夏新峰 《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目标设计的研究 》
张惠芬 《地理课堂课前三分钟高效方法之探究 》
专家评点
时间: 11月30日15:40 地点:劳动楼二楼报告厅
附:
南京市中华中学教育科学课题开题评价意见表
课题名称:
课题承担人:
课题性质: 课题批准单位:
课题研究方向: 开题形式及时间:
评价内容 |
权重
100% |
评价标准 |
评价
得分 | |||
A(8-10) |
B(6-7) |
C(4-5) | ||||
开题
准备 |
20%
(≤20分) |
遵守开题程序要求精心准备,PPT恰到好处 |
按照开题要求做好准备,PPT运用较为得当 |
未能全面落实开题要求,PPT使用脱节 |
| |
过程陈述 |
选题意义 |
10%
(≤10分) |
有重要实践指导意义或有重要创新意义 |
有比较重要的应用性或创新性 |
实践指导价值一般或创新性一般 |
|
研究基础 |
10%
(≤10分) |
已取得较为丰富的相关成果,理论认识清晰 |
已取得一定成果,或能把握课题内涵和理论 |
没有相关成果,课题内涵和理论认识模糊 |
| |
课题设计 |
10%
(≤10分) |
目标明确,内容充实,具体,系统,思路清晰 |
目标比较明确,内容较为充实、具体,思路比较清晰 |
目标不够明确,内容空泛,思路模糊,需要调整 |
| |
方案步骤 |
10%
(≤10分) |
研究方法适切,操作性强,步骤具体、明晰、有序 |
方法较为适切,步骤较为具体、有序,有较为细化的日程 |
方法不当,步骤不清。 |
| |
研究条件 |
10%
(≤10分) |
完全具备研究能力,能把握研究方向。 |
比较具备。 |
条件一般或存在缺陷。 |
| |
研究价值评估 |
15%
(≤15分) |
对指导中学课题研究有一定的示范价值 |
对其他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具有启发性 |
课题研究过于个性化,不具有普遍意义 |
| |
研究过程评估 |
15%
(≤15分) |
能规范操作,严守课题研究规程 |
能有效控制研究过程,适度调整 |
研究可操作性不强,研究过程随意不可控 |
| |
开题评价意见及评审专家签名 |
|
关注“中华中学”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