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学习感悟

发布日期:2016年09月09日 作者:吕文斌 

今年6月下旬,有幸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澳大利亚学习班。

通过此次学习培训,我们比较系统的了解了澳大利亚教育的现状,教育的政策理念、课程设置以及背后对于教育的期望。同时,在给我们授课的昆士兰大学的教授们也反复的从不同角度对中国和澳大利亚的教育进行比较,便于我们更好的思考。

总体来说,两个国家教育的发展与现状是明显不同的。因为经济基础决定性作用,所以教育在两个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经历,也有着不完全相同的目标。我们的目的是为了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我们是培养四有新人,我们是把一个一个教育的个体放在中国经济建设和国家发展这样的大背景下设定的。而澳大利亚更多的是关注每个受教育的个体,他们期望培养出:一个善良的,有诚信的,具备生存和生活能力的人,将来他们可以获得更加美好的生活。这两种背景下产生的不同教育的目的当然存在着可能的相关性与相通性甚至是相同的一面。比如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在中国)相当大程度能有着幸福的生活(在澳大利亚)。但根本上却是不同的出发点,不同的归宿点,不同的路径,当然也会有不同的结果。这两种教育根本的目的不存在着高下之别,只是不同国情,不同经济状况下的自然表现。如果我们中国的经济条件比较好,如果我们教育资源比较充沛,如果我们每个孩子不需要残酷的竞争都能享受比较好的教育条件与资源,我们也愿意对受教育者有更多的人文关怀。如果澳大利亚的经济条件相对来说差一点,如果也必须通过优胜劣汰才能占有相对贫乏的教育资源,那么教育的策略目的与教育的方式、评价的结构和方式都自然的会转变。

我说的两者之间的不同根本就在于此。但是有意思的事情发生了。我们中国经济条件逐渐在改善,所以我们把所有教育客体放在国家背景下考虑的必要性减弱了,我们开始更多关注每个个体的健康与幸福指数,所以我们在以前总体上是“收”的情况下逐渐改变,慢慢的开始了“放”,慢慢的将人的素养放在日益重要的位置上,将素质教育,将核心素养提到越来越高的位置,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进步。换个对象来说,我到澳大利亚学习的这十几天时间,遇到的澳洲人给我的印象,以及我周围的老师评定的澳洲人的性格惊人的相似:他们非常友善(给我飞机票的那个海关官员甚至和我用英语说,希望我能看到大海的美丽景色,并对我能在澳洲消费表示感谢),诚信,有生活的情趣,关注公平与正义。但是缺乏竞争力,缺乏勤奋甚至于刻苦的精神(他们一般不加班的,因为做的多会导致他们交的税多),缺乏野心或者说继续发展的强烈愿望,缺乏危机意识。对于一个具体的人来说,这不算什么大不了的事,甚至于我们会祝愿他获得平凡的幸福。但是,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对于一个民族而言,对于一个从殖民地争取到艰难独立的国家而言,这绝对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所以澳大利亚也谋求改变,他们的这种改变是一种理智的选择,也是一种被迫无奈的选择。

所以我说其实是很有意思的事:我们现在在探寻澳大利亚之前的教育之路,将教育变成一种艺术,从中获得幸福的感觉,将我们的学生培养成具有更高素养的人;而澳大利亚则越来越走向规范、束缚、纪律、选拔、名次——这一些我们一直遵循的教育观念。他们目前还在尝试建立集体备课制度,而这一点,从我们建立的各个层次的教育常设部门就可以看出来区别和迥然不同的成熟程度,我们每个教师,隶属于备课组,隶属于教研组,每个区有教研员,每个市有教研员,每个省有教研员……同样的,对于每一节课我们不同的研究方式和澳大利亚那种对每一节课的构思,拒绝上级提供范本资源也完全不能比。

除了以上的这一点思考之外,我更多的从澳大利亚的教育中感受到“尊重”这个词的内涵。在澳大利亚课程设置中,有三项跨学科优先事项分别是托雷斯群岛(澳洲土著居民)文化优先事项,环境保护优先事项以及与亚洲事物的优先事项。单单从这三个优先事项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澳大利亚人对于环境的保护和尊重。澳大利亚有美丽的风景,同样的,有着极为脆弱的生态环境,所以课程设置优先。但是把土著文化设置为优先,这就是一个国家了不起的地方,这是对于历史的尊重。不仅仅是对弱势群体的保护,更是一种教育策略,每一个澳大利亚人都要心怀感激的对待原居民,都要对侵略保持有警惕之心。所以看到澳大利亚人的友善与诚信,看到他们对于公平公正的追求就更好理解。对于历史尊重,对于未来同样尊重,正是澳大利亚人在传统教育下性格对于国家而言是一种危机,所以在看似安稳的情况下,力图改变——这是对于未来负责任的态度。我们一般是痛则思变,澳大利亚人能在这个时候谋求改变,更显得难得。

对于教育的今天也是充满了尊重的内涵。举个例子来说,我们现在有青蓝工程,同样的澳大利亚有学徒计划。但我们的青蓝工程侧重于教,把青年教师带到某个地方去,让他们掌握具备某种某些教育技能,这是一种告知,是一种传授,是一种经验的传递。学徒计划则不然,他们在一起的核心词的是:共同研究。这是平等的概念,包含着的就是对青年教师的尊重。不仅如此,他们还有教师工会,这是一个让老师说话的地方。尊重保护所有的老师以及他们的利益,当然也就带来了麻烦,遇到不好的老师,差的老师,对不起,您不能开除他。当然遇到不省心的孩子,你也不能开除他。无论这样的实际的结果和影响如何,尊重本身就是一种进步,一种优越。

澳大利亚十三天的时间,感受到异域他乡的不同的文化,值得学习思考的细节有很多,感觉这次培训收获也是满满。非常感激教育局安排这样的机会,也非常感谢学校能将这样的机会给了我。

吕文斌


关注“中华中学”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