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部】一封面向全市中小学生的反欺凌公开信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27日  浏览次数:次  作者:龙婷婷

光荣升旗手


 他们均来自初一(7)班。一位是徐康宁同学。徐康宁同学任语文课代表,具高度责任心,主动承担工作,是老师得力的助手。他是一个善思乐学、严谨自律的孩子,兴趣爱好广泛,喜欢阅读、听音乐、打羽毛球、骑自行车等。希望徐康宁同学继续怀着积极向上的心,勤奋刻苦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砥砺前行!

 另一位是胡洇菲同学。胡洇菲同学曾获区红领巾二星章、校新时代好少年等荣誉称号,八年中国舞的坚持诠释着她成长与坚韧。"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她的座右铭,希望胡洇菲同学继续将书香浸润心灵,用公益传递温暖,让自律守护热爱,让胸前的红领巾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IMG_20250427_085107.jpg


IMG_20250427_085310.jpg

出旗


IMG_20250427_085419.jpg


IMG_20250427_085425.jpg


IMG_20250427_085437.jpg

升国旗唱国歌,少先队员敬队礼


 老师们同学们,本学年学校大队部以“勿以恶小而为之 防范学生欺凌”为主题的综合实践项目开展了丰富而多彩的活动。在这一年里,同学们在实践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索,收获颇丰。近期,还和学校心理综实小组的同学们共同撰写了一封面向全市中小学生的反欺凌公开信。下面由课题组的同学正式发布这封公开信。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我们是中华中学法律综合实践组的成员。我是初二5班熊宥煕,我是初二3班赵东霖。

我们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始终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安全愉悦的学习生活本应是每个学子难忘的青春记忆,但学生欺凌却如阴霾般威胁着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本学年中华中学初中部法律综合实践小组就以“勿以恶小而为之,防范学生欺凌”为主题,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

比如:进行了全校范围内防范欺凌的网络调查问卷;走进社区了解欺凌者,被欺凌者家庭情况;开展了遇到学生欺凌,旁观者应该怎么样做的年级辩论;制作了每周二、四中午红领巾广播站播放的防范学生欺凌广播节目;至考棚小学开展“大手拉小手,反欺凌校园志愿者宣传”;还与心理综实小组的同学一道,共同撰写了一封写给全市少年儿童的反学生欺凌公开信。

今天,我们就在中华中学,正式向全市的中小学生发出我们的这封公开信。


致全市中小学生的信


亲爱的同学们:

随着对未成年人保护的日益深入与全面,“学生欺凌”是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关注的现象,也是无法忽视的学生事件。学生欺凌正无情侵蚀着未成年人纯净美好的学习与生活净土。今天,我们就来深入聊聊, 面对学生欺凌,该如何借助法律与心理学智慧,守护自身权益底线。

【致欺凌者:刺向他人,也伤未来】

你眼中的“玩笑”,实则可能已严重触碰法律红线。从民事层面看,推搡、辱骂等行为属于民事侵权范畴,依据《民法典》相关规定,需依法赔偿受害者医疗费、精神损失费等费用。若涉及强索财物、聚众斗殴,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会面临警告、罚款甚至拘留的处罚;而一旦造成重伤或死亡等严重后果,依照《刑法》规定,将承担刑事责任,留下一生都难以磨灭的犯罪记录。

每一个“恶作剧”,都如同在书写个人人生档案,务必三思而后行。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攻击行为往往源于内心深处未被正视的焦虑与自卑。或许你正承受着家庭压力,或许在学业上屡遭挫败,但请记住,法律是不可逾越的边界,人性的善良与共情是不能丢弃的底线。

每一句辱骂,都在消耗自己的共情能力;每一次伤害,都在侵蚀建立真诚友谊的可能。试图用伤害填补内心空洞,最终只会被无尽的黑暗吞噬。

【致被欺凌者:你非孤身,星空相伴】

当你在卫生间隔间默默吞咽泪水时,请相信,你遭受欺凌绝非因为自身不够好。施暴者的选择,恰恰暴露了他们内心的脆弱与怯懦。从心理学来说,恐惧与愤怒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无需强迫自己时刻“坚强”。

拒绝沉默不是告密,而是对公平正义的勇敢追寻,是在修补这个世界破损的一角。请牢记三把“保护伞”:

1.即时求助:第一时间向老师、家长反映情况,必要时拨打110报警,寻求专业力量的援助。

2.留存证据:伤痕照片、聊天记录、现场视频等都是维护权益的重要凭证,务必妥善留存。

3.法律维权:《民法典》对民事权益保护有着详尽规定,《未成年人保护法》更是全方位为未成年人成长保驾护航,它们永远是你坚实的后盾。

你值得被温柔以待,勇敢发声是保护自己的关键第一步。

【致旁观者:掌心温度,可融寒冬】

你的选择,深刻影响着校园氛围:

1.一句劝阻,或许就能阻止一场悲剧的发生;

2.次报告,极有可能挽救一条鲜活的生命;

3.一个支持的眼神,也能给予受害者无穷力量。

从心理学角度讲,沉默并非中立,而是对恶行的变相默许。研究表明,85%的欺凌恶化源于旁观者的集体沉默。但只要你勇敢迈出一步:一句“这样不好”,能有效瓦解施暴者70%的嚣张气焰;悄悄递给受害者的安慰话语,会成为他们生命中的温暖星光;按下110这三个数字,更是在重构校园的和谐秩序。

同学们,法律是盾,共情是灯,让我们携手证明:善意,永远比欺凌更有力量。从今天起,愿我们都能成为施暴者的警示钟、受害者的护航者、冷漠的破冰人。让我们携手守护这片青春的天空!

南京市中华中学 法律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2025.4  

 

我们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IMG_20250427_085812.jpg


IMG_20250427_090148.jpg

初二5班熊宥煕、初二3班赵东霖进行演讲


 防范欺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任重道远。相信同学们定能从自身做起,用智慧和勇气和学生欺凌说不。让我们携手并肩,为营造一个友爱、尊重和包容的学习与生活环境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