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我是高二(9)班的韩天澄,今天的晨会由我来为大家主持。
首先给大家介绍今天的光荣升旗手:他们均来自高二(24)班。
升旗手 林雨辰 同学
林雨辰同学是班上的英语课代表。她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复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是她的座右铭。希望她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以笔为戈。
升旗手 李宇昂 同学
李宇昂同学平时认真学习,热爱阅读。他相信,真正的问题不在于解释世界,而是改变世界。
升旗手介绍完毕!升旗仪式现在开始,请全体立正!
出旗!
升国旗、唱国歌 !请全体师生,行注目礼!
礼毕,稍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所在,在中华的校园里,别具一格的“活力校园”课程是同学们发挥特长、创造精彩的平台。课程开展一个学期后,同学们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下面有请交通社社长陈心扬来说一说他的感悟。
感谢陈心扬同学的发言,期待在接下来的一学年里,同学们都能在社团活动中发展自己的特长,收获不一样的乐趣。
今天的晨会到此结束,请老师们先退场,同学们按早操队形有序退场。
附:陈心扬同学讲稿全文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来自高二(19)班的陈心扬,也是“纵横中华·交通社”的社长。上个学期,学校开始组织“活力校园”课程,给予了我们足够的自由空间,让我们自行决定社团的开社、招新,以及社团活动的具体内容,使我们在学习之余有一个放松、实践的机会。
在这一背景下,我与校内其他几位交通爱好者合作,一起开设了“纵横中华·交通社”,将我们的共同爱好转化为服务同学、贡献社会的力量。上学期的社团活动课中,我们向社员们普及了一些交通知识。每周社团课上,我们都会分享与交通相关的各种知识。比如,高二11班的史今同学会讲解城北公交客流的统计方法和结论,提出了新设串联型线路的提议,还结合采集数据的过程,向我们展示了收集民意及形成反馈意见的基本流程;高二(9)班陈一凡同学从历史及现状城市规划的角度,由浅入深地从选线、设计、施工、运营等角度深入剖析了南京地铁7号线的前世今生,归纳了地铁建设对城市发展的重大意义;我和高二24班过思宇同学则一同研究了城区部分线路重合度高、客流不足及某些区域覆盖不足等现实问题,通过网上征求民意、社团分组讨论的方式,提出了若干条改线方案,其中部分已被采纳并服务于民。
在课程中,我社各社员积极运用各种现代技术,如调取历史地图、模拟规划路径、应用程序估计客流强度等,不仅将理论和实际有机结合,还为我们的观点提供了理论依据。
此外,我们还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了一些校外活动。今年4月末,在南京市最后一条有人售票公交线路501路改为无人售票之际,我社在4月30日晚举办了第一次校外活动,部分社员体验了这一即将绝版的售票形式,并留下了五套车票作为纪念。另外,在上个学期春游结束之后,我社几位社长一同统计了晚高峰期间部分公交线路客流情况,还与部分乘客展开交流,了解市民对现有线网的看法与建议,为日后我们向南京公交集团提出建议提供数据支撑。
我们社团指导教师杨中悦在我们社团活动的过程中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帮助。他作为一名地理老师,凭借自己丰富的地理知识,与我们一同解决活动中的困难。上学期末,我们向南京公交集团提交了十余条改线建议,帮助公交集团更科学地做出决策,为市民的出行提供便利。另外,我们还将501路有人售票车的体验经历写成一篇报告,让更多人了解到南京公交为更好地服务市民所做出的努力。
每周一次的活力校园课程,给了我们一个非常自由的空间。书本上的知识不仅仅只会出现在试卷上,城市规划与地理知识高度相关,交通规划时需要用数学进行计算,工程设计常常与物理结合,最后的建言献策需要语文的参与……在我们感兴趣的领域里,为了完成一个小小的任务,知识的学习与运用都在自然发生。
本周,新学期丰富多彩的活力校园课程就要开始了。让我们共同参与其中,或在绿茵场上挥洒汗水,或在音乐教室紧张排练,或在教室热烈讨论,给自己的校园生活再添一抹亮色。希望大家能够和我们一样,在这个时间里,获得受益终生的友谊与成长。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