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9--20日,我校赵玉谨、彭晓霞、赵云华三位班主任参加了由中国教师教育网主办的“全国著名教育家李镇西教育思想专题报告会”。本次培训共分四个部分内容,分别是:1.爱心与教育,民主与教育;做最好的老师,最好的班主任 2.今日如何做教师 3.缔造完美教室---毛虫班的故事 4.做智慧班主任。
活动全程以对话、探讨、交流、互动的方式举行,三位老师带着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与专家现场交流,就日常工作中的点滴细节和规律方法聆听专家科学的梳理、阐释与解读,并与专家一道展开热烈的讨论和交流。
现将三位老师培训收获与大家分享。
以德育人 以心护人
——“陈纪英 教师、班主任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感
赵玉瑾
2012年10月20日,13:30—16:15,165分钟,多少次情不自禁赞同的点头,多少次深受启发的会心一笑,多少次被平凡小故事感动的几乎要落下泪来。
陈纪英老师,这位自称上个世纪的40后,用她对教育事业的热心、细心、耐心深深地感染了现场的每一位老师。陈老师没有说过一句她这一生在教育事业上取得的丰功伟绩,而是将一句句饱含智慧的启发、触动心灵的语言娓娓道来,告诉我们今日如何做老师。
165分钟内我恨不得将陈老师说过的每一句话,连标点符号都想记录下来,留作日后慢慢品味、细细体会。现在就将我今日感触较深的几个片段记录下来。
Ⅰ这是两天培训活动、四场讲座中的最后一场,午餐后老师们都略显疲态,这时一位头发花白但精神抖擞的老师昂首阔步的走了进来,看岁数应该比我父母还大一些吧。进来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工作人员将台上的桌椅搬到了台下,与我们距离更近的地方。
“现场的各位领导和老师,这已经是培训第二天的下午了,大家都累了吧?”台下的我们摸不着头脑但本能的应和着,“想一想我们的学生们,每天都是这种强度的学习与训练,多辛苦啊!”我的心立即抽动了一下,是啊,孩子们每天十节课,每节课40分钟,每当学生无法挺直腰板、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候怒目而视,却很少站在孩子们的位置上体会他们的辛苦,从孩子们的角度去想办法解决出现的问题,这其实也违背了“严而不苛”的教育原则。
Ⅱ曾经有个男孩的作文得了零分,老师在他的分数后面写上了这句话:“希望你从零开始,获取不断的进步与发展!”这个男孩在之后取得一定成绩时特别提到了老师的这一句话对他一生的改变。反思自己,在每一天平凡的学习生活中,我似乎太吝啬,吝啬对于学生的表扬与鼓励,生怕给了点学生颜色就开染坊,仔细想想,我又何尝不希望得到同行的肯定、领导的赞扬呢?也许领导一个肯定的眼神就会让我整日充满干劲,更何况是这群16、7岁的孩子呢!与其批判错误的行为,不如强化正面的力量,给予孩子尊重、关爱、理解和接纳。当然表扬也要注意技巧,如表扬要具体、及时,即使是小小的进步也要给予鼓励,在表扬的同时加上期望,效果会更好。
Ⅲ讲座的后半段,陈老师语气一转,提出想吃一颗小番茄补充体力,所有老师开始交头接耳寻找哪里有小番茄,甚至有老师起身打算往厨房跑。陈老师笑了,说了这样一句话“你不可能给予别人自己没有的东西”,面对来自学生、来自家长、来自学校、来自社会的各方面压力,班主任若无法保持健康的心态,又怎么去做学生心理工作呢?
陈老师留下几句话,在这里与大家共勉:忙是营养,不忙是营养不良;要有平常心,更要有上进心;有事做、认真做、赶快做;用心说话、用心做事、用心做人……
让我们一起,做幸福的教师!
(注:李镇西教授的讲座《用爱心谱写教育诗篇》、《缔造完美教室》和段惠民老师的讲座《做智慧班主任》也相当精彩,由于时间与篇幅原因,不做多述。)
用心体会,用心做事
--彭晓霞班主任培训心得
坐在教室里静静地听着,带着一些随意,一点茫然,一些疑虑参加这次培训的心情——到底学些什么......,但我很庆幸能有机会,参加这次培训。
这次培训对象大都是在职教师,他们已经用经验的双脚走出了一段路,有些教师还收获了丰硕成果。半路折回,重头再来无疑是痛苦的,他们需要放弃,需要重建,更需要整合。 通过紧张有序的学习,交流、研讨、评论等,对之前的一些疑惑和迷茫有了深刻的答案。总的说来通过紧张而又认真的学习所获得的感想与心得体会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对学生的爱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爱是一种理解、一种尊重、一种智慧、一种浪漫、一种依恋、一种责任。我们作为老师,既要爱学生更要注意爱的方式。李镇西老师告诉我们,老师的聪明才智在于使孩子们将教师的意图提出来,并加以实现。
2. 对如何做好班主任有了深层次的理解。作为教师对学生的精神的关怀是永久的主题。偏爱后进生、厚爱特殊生、博爱中间生、严爱高材生,赏识艺体生应该是每个班主任的想法。刚而不柔则僵,柔而不刚则散,班主任做事要注意方式、方法。
总之,通过培训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行胜于言”的作风,体会到老师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合作的力量,更让我受到震撼的是一种严谨的作风。这无疑将对我们今后的教学工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班主任培训心得
高三班主任 赵云华
10月19日和20日,在学校的推荐下,我非常幸运地走出校门,去聆听国内著名教育家李镇西、段惠民、陈纪英等老师的专题报告,充分感觉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也觉得自己在班主任专业发展上,是“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李镇西老师,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名师,同时他也是我们语文学科的特级教师,我自然对他有一份亲近感。我就是带着朝圣的心情过去的。事实证明果然不虚此行。李老师特有的儒雅而富有激情的气质,一开场就征服了我们在座的听众。李老师思想广博,我这枝拙笔不能一一写出。对我最有触动的是李老师的这个理念——
爱是一种尊重,尊重与否,取决于学生的感受。
这真正的是体现以人为本,从学生角度出发。这就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应该杜绝“我这都是为了你好”却“好心办坏事”这一现象的发生。同时,我也准备在以后的工作中,多与家长交流这一观点,从而避免很多家长的教育方式过于简单粗暴。另外,李老师关于“开学第一天”以及“主题班会”的思维火花也给我诸多启示,譬如他强调班会课既要有教育意义,又要有儿童情趣。这些理念,与他在语文教学中“将课堂还给学生”的理念是一脉相承的。他真的是当之无愧的教育家!
段惠民老师,他自称“乡村小教师”,但对教育却有诸多思考。他的自我调侃式幽默赢得在场的阵阵掌声。他举了很多妙趣横生的事例告诉我们——
教师的聪明才智在于,使孩子们把教师的意图提出来并加以实行。
这就解决了学生的内驱力问题,变“老师要我学”为“老师,我要学”。听的过程,我脑中已经开始设想某个情境,我要怎么样不懂声色地引导他们说出我的想法。我想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教师甚至每一个管理者需要思考并努力实践的。
陈纪英老师,是一位非常善解人意的老师,我想这同她学心理教育是密切相关的。她谈到的表扬和批评的艺术都非常具有实践性,也提醒我们要更多地读懂我们学生的心灵世界,最终“让师爱的阳光照进每个学生的心中”。她也提醒我们,作为教师,要特别关注自我的心理健康,因为——“我们不可能给别人我们自己没有的东西”。要关心自己,为自己解压——“忙是营养,不忙就是营养不良”、“要有平常心,更要有上进心”、“来到世界是争气的,不是来生气的”……
虽然培训仅仅是短暂的两天,但它的理念已经深入我心,将伴随我的一生。我也非常感谢学校能给我这样一个宝贵的机会,走到外面精彩的世界。期待这样的学习机会越来越多,我们老师越来越棒,中华的明天更辉煌!
附录
——当班主任的20条军规
● 班主任也许是世界上级别最低的主任,但也是世界上影响最大的主任。因为班主任会在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对其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学校品牌,首先是人的品牌。工厂制造产品,学校培养人才,学校品牌最大的因素就是人,所以我说,你就是品牌,一个人就是一个品牌。
●其实我们每天都在打造着品牌,我认为人生的精彩正是得益于品牌的精彩。一个人的一生,实际上就是在不断打造、维护、完善个人品牌的一生。
●这里所说的个人品牌,包括学生品牌、教师品牌和校长品牌,这是学校品牌的支柱。个人品牌就像一个个的支柱,支撑起学校品牌的大厦。
●我们走进一个学校,首先要看的不就是学生吗,如果学校培养的人才不行,又何以说明学校的品牌行呢?
●有一个家长跟我说,他在选学校的时候,也是“货比三家”,每个学校都亲自去看一看,最后再决定到哪个学校。他跟我讲了他选择的经历:
“其实我也不懂教育。到第一个学校后,看到教师坐在办公室里懒懒散散,有的在吃瓜子,有的还坐在桌子上聊天,对我不理不睬。到第二个学校,情况则大为不同,老师们都在那儿学习。看我一进去,赶紧问我:“请问你找谁?”我说明原因后又赶紧给我介绍情况。虽然我不懂教育,但我看这老师和前一个学校明显不一样,那我就选这个学校。“
你可能是无意识的,但是观察者是有意识的。
●家长打交道最多的就是班主任,实际上班主任个人品牌是学校品牌的一个窗口。孩子回家之后怎样评价班主任,家长因此而产生对学校品牌的判断,从这个意义上说,班主任品牌是学校品牌实力的象征。
●如果说学生品牌、教师品牌是一个支柱、一个点,班级品牌就是一个面。由点到面,由核心到全局,学校品牌就是这样一个形成的过程。
●一个班级能不能形成品牌,关键在于班主任。除了班主任之外还有老师,班主任要协调科任老师各方面的关系,老师和学生的中介就是课程。课程有学科课程、活动课程,还有学校文化、班级文化,还有家长。围绕着学生的成长有很多的要素在起作用,作为班主任要把握好各种要素。
●作为班主任如何策划来打造班级的品牌?班级的实情我们要把握好,班级的理念要提炼出来,班级的愿景目标要非常清晰,班级的规范要订立,班级的形象要设计,班级品牌的传播要有策略。如果班主任的基本素质、治理思路和相关的措施非常好,通过这些要素的整合,最后就会形成班级的品牌,具体的表现可以有学科的成绩、活动表现、班级个性等等。
●把每一个学生的情况记清楚。准备一个专门的笔记本,始终带在包里。一部照相机、一台摄像机,还有一支录音笔。记录历史瞬间,留住精彩时刻。设想一下当一个人60岁的时候回到母校,他最希望得到什么,他希望得到童年的回忆。班主任如果在书架里给每一个学生都存有一个档案袋,在电脑里给每一个学生建一个文件夹。把他那些稚嫩的、歪歪倒倒的、潦潦草草的字迹记录下来,那么50年后,60年后就太珍贵了。班主任要有这样一种历史的意识,校史的意识。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追寻自己的梦想,实现自己内心的渴望。让班级生活充满生命的活力,让金色童年充满了难忘的故事,童年需要故事,没有故事的童年,一生都不会精彩。
●如果一个学生愿意回到母校来找寻当年的故事,那我们的班级就成功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规还是要的。班规怎么定,大家要遵守的规矩大家来制定。不是我来说,你来做。我命令,你执行。把硬制度和软文化结合起来。惩罚也是一门艺术,让惩罚爱意浓浓,让惩罚心服口服,让惩罚很有面子。
●东莞有一个小学校长曾跟我说:我们学校有四大亮点,其中一大亮点就是洗手间。
洗手间也能成为亮点吗?——当然能。它是每天学生必去的地方,也是教育的一个场所,为什么不能成为亮点呢?
●不要低估你眼中的差生。世界上没有坏孩子。“第一名”和“第十名”现象说明,第一名有时候不一定是最好的,第十名有时反倒会非常突出。当老师就要面向未来,孩子未来不可限量。
●不要跟别人攀比,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人的成功就是扬长避短。有这样一本书《现在发现你的优势》,其中就有这样一个观点:扬长比补短更重要。
●有一位校长告诉我一个真实的故事:
我们来到在德国参观访问,和德国的校长交流,德国的校长介绍了情况之后,请我们的校长提问题。我们的校长就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请德国同行介绍一下,你们是怎样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的呢?德国校长听了,耸耸肩,相视一笑说:“我们不大懂这个问题,为什么自己的积极性要别人调动呢?”
●我们为什么工作?我们的积极性为什么一定要别人来调动呢?享受工作,享受生活,当班主任不是为校长当的,不是为学生当的,不是为家长当的,也不仅仅是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终身。我常跟老师们说:为你自己好好活着,上好你的课。为了你生命的精彩当好你这个班主任。校长批评你和你的工作积极性是两回事,不要别人来调动你的积极性。
●当班主任就是这样,很痛苦,也很快乐,让我们痛并快乐着。

(左起:赵云华、彭晓霞、赵玉谨)

(左三:李镇西老师 )

(左二:陈纪英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