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来自高一一班的盛涵,今天我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语言是民族之魂
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文化的支撑。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的体现,没有文化,国家,民族便会丧失活力。有了文化,一个国家便会充满着无穷的能量。
法国小说家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塑造了以传播国家文化为己任的伟大的教师——韩麦尔先生以及他的学生小弗朗士的形象。这篇经典文章以其深邃的主旨、诚挚的情感感染着一代代读者们。
文章中,韩麦尔先生为孩子们上的最后一课,充满了对法国、对法语的真挚的热爱之情,饱含着对民族语言深深的眷恋之情,感人至深。最后一课,顽皮的小弗朗士受到了很大的震动。小弗朗士意识到,当他无法再上法语课的时候,祖国的文化正在遭受无情地屠戮和戕害。对一个国家自信心的摧毁莫大于此。
而语言是文化重要的一部分,是文化的载体。
注意语言使用的规范性,便是我们必须应该做到的。经国务院批准,自1998年起每年9月份的第三周举行“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上一周是我国第17个普通话推广周。
民族共同语的普及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推广普通话是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需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否拥有统一、规范的语言,是关系到国家独立和民族凝聚力的具有政治意义的大事。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方言的国家,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增进我国各民族的交流与往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而且有利于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不仅如此,推广普通话还是加强素质教育的需要。所以作为一名中学生, 我们应当去了解普通话,使用它,推广他。
此外,在生活中,推广普通话,我们更需要从我做起,做到文明用语。例如打篮球时,我们要避免口出恶言,用语粗野。在校园里,见到老师和同学应该主动使用问候语,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应使用规范标准的普通话回答……
古人曾说“良言一句三春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我们积极推广普通话,规范用语习惯,使用文明用语的过程中,不仅能体现个人的良好素养,还能用语言温暖他人,更能促进社会和谐、民族团结,涵养民族文化。
同学们,语言是民族之魂,让我们一起推广普通话,说好普通话!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了,谢谢大家的聆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