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价值,传承中华民族精神
高一(6)班 严雨萌
尊敬的各位师长、亲爱的同学们:
上午好。
有幸在国旗下作晨会演讲,非常激动,因为,国旗她像母亲一样,每天默默凝望着校园,代表着祖国与人民对我们做人成才报效国家的期待。今天,我的国旗下的发言的题目是《弘扬传统文化价值,传承中华民族精神》。
再过五天,我们将迎来又一个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春节、上元、清明、端午,我们在又一次小长假中,不禁反思,短短150多天,国家设置如此密集的传统节日,到底为什么?显然,它不止于让家人团聚、追宗怀远、休憩身心那么简单。它用多元节庆唤醒我们心中中华民族文明昌达、源远流长的永恒记忆,它用拥抱亲情唤醒我们血液中承载的对家人、家庭、家族的情感与责任,它用中华民族精神激励我们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大家都知道,中韩之间有过很多事关文明渊源的官司,比如,韩国教授通过貌似严谨的科学考证,把四大发明归于韩国先人名下,把诸如唐太宗李世民在内的中华历史名人的国籍划归韩国,其中引发争议最大的,是韩国端午江陵祭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每年端午都举行持续三天的国际性节庆活动,被国人误以为韩国人偷走了端午节。明明是国人纪念屈原爱国精神的伟大节日,为何被韩国人偷走?我们是否有过偏激的情绪?而反思一下,当我们热衷于圣诞节、万圣节、情人节这些洋节时,欧美人是怎样看这些来自东方的节日狂热的?他们会认为我们偷走了他们的节日?我们是否对自己的民族节日有了深入的理解、真正的参与?我们能否在过节的喜庆中体会节日的深远意义?这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站在21世纪的高度,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在中西文化交流的大融合中,费孝通先生在《美美与共》这篇入选高一教材的文章中,提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设想,提倡以平和、谦逊的心态——也就是中国古人所谓的“君子之风”,来应对和处理好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这其中首要的前提就是“各美其美”,作为中华人,真正发自内心赞美我们中华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这必将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国和平崛起的伟大意义,有利于世界搭乘中国腾飞的发展机遇。
同学们,当我们每一天平和谦逊的面对他人,我们就是在践行古君子之风,就是为未来做好了传承中华文明的准备,当我们每一天深切的了解自己国家民族过去的岁月,我们就会产生强烈的自豪和责任。
每天走过校园,在“用爱温暖人”的引领下,我们明白人生在世的价值,在“忠、信、勤、勇”的号召下,我们明白了做人成才的标准。
愿中华学子,从与人处事小节做起,理解他人,严律自我,做“弘扬传统文化价值,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有为青年。
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