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们 同学们,大家早上好,我是来自高一(5)班的陈诺。今天我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讲普通话 做文明人
你想象过这样一幅画面吗?当来自四川的苏东坡、来自江西的王安石和来自山西的司马光,在庙堂之上用“地道”的方言谈论宋朝政治格局?当这些人辩论的面红耳赤之时,皇帝却一脸茫然地看着他们?
这时,“官话”的作用便显而易见了。“官话”,放在现代说,那就是普通话。那么,什么是普通话?普通话又从何而来呢?
南京作为明朝首都,南京话也自然成为当时的明朝官话,也就相当于现在的普通话。直到清朝中后期才逐渐被北京话取代。现代意义上的普通话,是民国时期,经多方审议才最终决定:以北京语音为“基础”,同时大量参考南京方言的语音特点,普通话这才基本成型。由此看来,身为南京人,对于说普通话我们更是责无旁贷。
虽然普通话已深入到我们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无论我们在干什么,普通话都回荡在我们周围的每一个角落。但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一定要说普通话呢?”因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国家,根据著名的语言学家周光有先生讲,我国56个民族共有80多种彼此不同的语言和地区方言,而我们每一个人又不可能一辈子都生活在同一个地方,故步自封,不去见识外面的世界,所以一旦我们身处异乡,便会遇到语言方面的障碍,不能与人沟通、交流。这时,如果我们都会说一种共同的语言——普通话,就不用再为语言不通而急得满头大汗、不知所措了。
拥有一种美丽的语言,是个人的骄傲,更是一个民族的骄傲。一种语言,代表了一个民族;一种语言,更代表了一份文化。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汉语,更是华夏族最美丽的支柱。
汉语之美,是群山中的珠穆朗玛,稳重而脱俗。所有的故事可以胡编乱造,所有的情节可以轻描淡写,所有的图案都可以东拼西凑,唯有汉语,它是真实的,厚重的,完整的,它无法用别的语言代替。它的美,在秦砖汉瓦、唐诗宋词中殷红。它方方正正,成为人们做人的标准。从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清”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从“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到:“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从“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一切的一切,如同古老的情歌,被一串汉语轻轻拔动。
作为华夏子孙,爱汉语,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情怀。元裕之说:爱一样东西,就要“直教人生死相许”。而身为中华民族一员,我们至少要做到:文明用语。
小学五年级的课本上这样写道:中国曾有“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的古训,意思是说,有道德的人待人应该彬彬有礼,不能态度粗暴,也不能出言不逊。作为高中生,我们做到了小学课本上提出的要求了吗?进食堂后看见长龙般的队伍,心情焦躁的你有没有三字经脱口而出?打篮球时,我们也要避免口出恶言,用语粗野。
一句您好,再见。一句对不起,没关系。一句麻烦您,不客气。添了温馨和睦,少了争吵尴尬。
中华民族自古来就被称为礼仪之邦,虽然她曾历经沧桑,但却仍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语言的薪火相传居功厥伟。语言不绝,文化不绝,民族 就不灭!我们青年一代应该牢记:讲好普通话是一种责任:文明用语是一种美德:身为中华民族一员,是一种荣耀!
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