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12月4日,伦敦城的上空被有毒浓雾掩埋,时值正午,却恍若黑夜,人们走在路上,甚至无法看清自己的双脚。在之后短短两个月里,8000多人因呼吸道疾病死亡。
这一事件后来被称为“伦敦烟雾事件”,谁能想到,它只是人类环境灾害的梦魇中,一段小小的篇章——
十年前,百万吨垃圾在北太平洋聚积,形成了太平洋垃圾漩涡;五年前,巴西亚马逊平均每月有六个曼哈顿岛大小的雨林在地球上永远消失;上周,南京的雾霾持续不断,PM2.5指数居高不下,连续三天发布雾霾橙色预警......
近代以来,人们就一直生活在环境污染的阴影中,时至今日,人们在环境恶化的泥潭里越陷越深。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可是,当雾霾无声无息地笼罩城市,当数不尽的“白色污染”在空中肆意飞舞,我们的力量顿时显得格外渺小——我们究竟该怎样做,才能真正有效的改善环境?
无独有偶,当年这一问题也曾深深地困扰着在毒雾事件后决心着手治理的英国人。毕竟,伦敦的空气污染由来已久,这一次,他们真得能够有所改善吗?
然而,奇迹发生了,伦敦市民在这次浩劫之后,痛定思痛,自发地行动起来,在燃煤方面,他们尽可能的精打细算减少煤的使用量,每天出行的时候,他们尽量选择步行代替驾车,主动监督附近的工厂,给工厂烟囱上加装过滤装置,街道旁,他们开始自发的栽培绿植,就这样 没有多少艰辛坎坷,只有点点滴滴 细小琐碎 却又脚踏实地 贯穿始终的行动,使缠绵病榻近百年的污染问题在短短二十年间迎刃而解,伦敦也摘下了“雾都”的帽子。
这是一个成功的环保案例,从那以后,“伦敦烟雾事件”成为了一个长久不灭的灯塔,给后人以启迪。
试想一下,如果你在使用完电器之后关闭它的电源而不是任由它待机,一年之后,一个家庭就能节省下足以供200人使用六个月的电力。
试想一下,如果你每天都能选择乘坐公共交通而不是私家车出行,那么一年后,空气中就会减少20吨的有害气体。
试想一下,如果你能及时将一个漏水的龙头修好,一年以后,足够盛满100个浴缸的清水就没有白白浪费。
如果你不随意丢弃一粒小小的纽扣电池,就能防止69万升水受到污染;如果你能少用一个小小的塑料袋,自然界里就少了一个需要花上200年降解的有害物质;如果......
是的,环保并不是某一个人,某个机构或某个组织的义务,而是每一位地球人肩上的责任。
是的,环保不是什么复杂缜密艰苦卓绝的浩瀚工程,它其实很简单,就是落实在生活中一件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里,一个小小的决定,一个个小小的举动.......
环保,其实就是每一个人向着同一个目标迈进,在点点滴滴间,积少成多,集腋成裘,最终积攒沉淀成愚公移山般的神力,将所有的“不可能”化为“可能”。
我希望有一天湛蓝的天空不再被雾霾掩盖,混凝土的高墙间生发出蓊郁的翠绿,城市的喧嚣嘈杂间也能传出久违的田园之声,我相信,当我们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为环保努力,这一天就一定能到来。

升旗手:曹宸宇、赵雨潇

晨会发言:郑一昊

鲜艳的红旗冉冉升起

专注的神情凝听演讲

晨会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