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教育掠影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08日  浏览次数:次  作者:刘亚雄

踏上德国之前,德国给我的印象是来自书本上的知识,两次发动世界大战的国家,两次战败,而在战后不久又神奇般崛起,有万世骂名的希特勒,有对世界产生深刻影响的大思想家马克思,有对现代物理学奠基的爱因斯坦,还有许多在世界上卓越的文学家和艺术家等等。这是一个特别的民族。百闻不如一见,来到德国,虽然短短几天,但干净的地面,湛蓝的天空,每家每户窗台上盛开的海棠花,让我们不得不相信这是一个美丽的国家。接待我们老师的家庭和前来接待我们学生的德国家庭都很友好,浅浅的笑但真诚实在,和我们中国人表达热情的方式是不一样的。他们的环保意识让我们惊叹,真实的一幕:我们把从中国带来的榨菜吃完后,将袋子扔到垃圾箱。德国的男主人托马斯默默地从垃圾袋里把榨菜袋子放在水里清洗,待干净后再放进垃圾袋。这种环保意识的境界不是刻意而为,这种深入骨髓的环保意识一定是从小训练并形成习惯了。到处林立的尖耸的教堂和著名的科隆大教堂,让我领略了德国人的宗教情结。太多记忆因篇目所限只好浓缩为简单的“掠影”二字。下面重点谈谈德国教育的片段。

一、感受德国学校教育

德国学校 -----常规课堂里充满个性化

76日,我们参观了德国一所中学。在学校大门口,看到许多车,原来德国十七岁以上的学生可以自己开车上学。我们参观的德国学校建在格林童话区,掩映在茂密的森林中,有小溪流环绕,教学楼不高,就两层楼。我们参观了棒球课,音乐教室,美术教室,还坐在教室后面听了一堂英语课。教师用黑板和投影仪,教室里的硬件不如我们中华中学。总共有二十多个学生,坐位安排很散。老师说,学生坐位不固定,随意组合,便于讨论问题。课堂上主要是以老师讲解为主,学生举手回答问题比较随意。

(二)学生活动-----着力培养能力

1)乐于表现

德国学生为欢迎中国师生准备了两个节目,一个是在悠扬的钢琴的伴奏下美丽的德国女生独唱,还有一个是四个德国金发碧眼的女孩唱中国歌曲,咬字还蛮准的,但我们几个都说没有听过这首中国歌,原来他们是从中国培训班学的,应该是改造过的,用中文唱的外国歌。随后,中国学生穿着绛红的印有“中华中学”字样的校服,落落大方地站在舞台上用流利的英语演讲。当时心里挺为他们自豪的,中华的学生真棒!

2)在关注生活中提高观察能力

77日,我们全程参加了德国中学生的户外考察活动。

每一个参加活动的人按照小组拿任务,任务写在纸上,大约十个小问题,这些问题诸如:(1overal市的市长的名字?(2)冰淇淋店的房子的颜色是什么?(3)描述面包店一个面包的形状。(4)某某河流的长度(5)某某教堂是哪一年修建的?(6)去一个中餐馆,写出自己没有吃过的三道菜的名字。

这些题目的着眼点很明确,学习和生活紧密结合,关注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培养学生观察力,观察与自己生活相关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3)在注重实践中提高合作能力

活动一共分十个组,我们中国五个老师和五个学生分别参加了五个小组。每个组每个人都手拿一张纸,组不同,纸的颜色不同,红黄绿分得很清楚,纸上印了大约十个小问题。每个组的问题都一样,但行走的路线不同,完成这些问题的先后顺序也不一样。有的问题是需要亲身去观察体验,比如面包店的面包,冰淇淋店店名字的颜色等,有的问题是需要得到别的同学帮助,比如河流的长度,教堂建筑的时间等,有一批同学就候在河流边,教堂边,等待前来寻找答案的那一组同学,汇集后,那些等候在河流边的同学轮流介绍河流,拿出他们准备好的写有答案的纸。寻找答案的同学纷纷把答案写在自己的答题纸上。然后继续去下一个题目所在的地方。保罗克利学校所在的镇不大,学生完成这十道题,要三次经过学校。大约十一点半,我们完成了十道题的任务,大家返回学校,把答案纸交上,活动就结束了。
二、感受德国家庭教育

我们在德国住的人家的女主人,毕业中华中学,考进南京大学,在德国做文化交流二十多年,中文,德语,英语,几种语言交融一起,运用自如。一个有东方女性贤淑又极有独立个性且能干的漂亮女人。她德国老公能讲一口很溜的中文,有中国文化的博士之称,对中国古代的孔子、老子,近代的鲁迅,脱口能讲出他们不少的格言,并且能提出独到的见解,令我们中国人佩服不易,或者说真的汗颜。

这个幸福的家庭有一儿一女,中德混血儿,女儿漂亮迷人,儿子俊朗高大。和他们夫妻交流家庭教育方面的话题,他们眼里露出慈爱和自豪,这俩个孩子都非常优秀。男主人虽然是中国通,但毕竟是地道的德国人,他对孩子的教育比较开明,尊重孩子的选择。而女主人毕竟是中国高考的胜出者,中国家长在管教孩子的思想和方法多多少少也影响她,她的丈夫在尊重她的同时也在用德国家长对孩子的做法慢慢影响她,最终夫妻在规划儿女发展前途上达成一致。她女儿已经考取了德国的大学,能熟练运用德语、英语、日语、中文,在语言方面表现非常优秀。她女儿的名字叫菊麟﹒茱莉,但她自己发现比起语言更喜欢表演舞蹈,于是决定放弃德国大学,报考中国北京电影学院,实现自己的梦想,毕竟她不是专业学舞蹈的,还是有难度的,她说:就算第一年考不取,继续再考。年轻人没有梦想多可怕啊,不能为梦想拼搏多可怜啊。她的父母支持她为梦想拼搏,没有唠叨没有怨言,用坚定而温暖的眼光关注女儿、鼓励女儿,支持女儿。最近在微信里看到,她女儿考取了北京电影学院。祝福美丽的姑娘,羡慕她能带着爱在浩瀚的天空自由幸福地放飞梦想。

这个案例让我们感叹,我们中国的学生不缺乏梦想,但最后折翼在高考的路上,束缚于分工的现实,在家长的爱中默默地把梦想藏在心里的一角。

三、感受德国的老师

在和德国的校长和老师交流中感觉他们有如下特点:

1)热情但不客套

我们前往overal镇的保罗克利学校,这是南京中华中学的友好学校。校长上台致欢迎辞,高鼻子蓝眼睛,衣着格格正正,说话比较风趣,他说能和遥远的美丽的国度中国结成友谊这是非常珍贵的。保罗克利学校的校长带领我们参观学校,一个细节让我们很感动,他总是在我们前面,走得快快的,为我们开门,并一直扶着门,等我们走完,他最后一个走。这个有点胖的校长很慈爱的,看不出一点校长的架子,那笑眯眯的神情倒像个门童。

虽然语言有障碍,但他们表现得蛮有耐心的,很热情,借助翻译或者是简单的肢体语言,给我们介绍德国中学的课程安排,上课模式,管理学生的方式,诸如他们对学生校服一般不要求统一,学生谈恋爱问题不干涉等等。

2)乐于交流

保罗克利学校的校长是历史老师,他主动说:我想从历史老师的角度谈谈阿登纳。他作为一校之长,对历史专业的热爱和乐于交流的坦率让我感怀。我们这一路非常幸运,我们的中华校友来德国二十多年了,精通德语,为我们做同声翻译。她笑说,现在的同声翻译很贵的,按照分钟收费的。的确是的,我们赚大啦。于是,校长讲一段,校友当即翻译一段。专业术语也能很好驾驭,太厉害,她不是学同声翻译的啊。她的天赋她的聪慧她的勤奋让我们不得不膜拜她。

德国历史老师第一句话是:阿登纳总理是一个伟大的人,对德国有很大影响的人,就像毛泽东在中国是一个很有影响的人一样。他想用毛泽东拉近我们对阿登纳的认识,这应该是老师的一种教学方法吧。他说阿登纳最大的功劳就是战后帮助德国复兴经济,同时在坚持德国统一中不牺牲民主政治,他和戴高乐的私人关系促进了德国和法国的政治上的和好,为欧洲走向联合做贡献了。

德国老师老师此时幽默地笑笑说,比如最近的球赛,法国队赢啦,我们德国队输啦,但我们两个国家不会发生战争啦。

德国之行有许多的感受,不一一赘述。总之,收获很大。当然,我们要用辩证理性的态度去对待德国。他们的国家以及教育也存在许多问题。于我们,多看看人家的长处,找找自己的差距,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才是强大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