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历史桑田,回望长征忠魂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24日  浏览次数:次  作者:佚名

亲爱的同事们、同学们,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的演讲主题是穿越历史桑田回望长征忠魂。

1934今天红六军团在甘溪战斗失利后,一部进入荒无人烟的大山野林之中,经过一天的艰苦转战,打破了敌人二十四个团的围追堵截,在黔东北印江的木黄和松桃的石梁与贺龙领导的红三军胜利会师。

19361022日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大会师,今年的1022日为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日。

重走长征路是时下屡屡能看到的新闻,重走之人中既有耄耋之年重走当年路的老红军,又有致力于修史立著的专家学者;既有追寻父辈足迹的红军后代,又有汲取创作灵感的文艺工作者;既有接受教育锤炼的青年学生,又有沉浸于户外探险体验的国内外驴友。林林总总,不一而足。而他们的共同之处,是将重走长征路当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朝圣和解谜之旅。

摄影家纪录片导演左力的选择是,用 374 天时间徒步 12100公里,重走红军长征路,身体力行地向80年前那群用脚步丈量信仰的英雄致敬。曾有几个大学生跟左老师说:长征原来是一群流寇一路被别人追着打,差点被灭掉的事左老师对他们说:你们说得没错,但真正伟大的东西,不是从胜利到胜利,那只能叫强大;真正的伟大一定是从弱小到强大、从幼稚到成熟、从失败到胜利、从落寞到辉煌,这才是伟大的曲线。诚然长征就是从逃难开始的,但是接下来发生的,是一次次绝地反击、向死而生,这也是长征中最动人心魄的环节。

长征路上的一天,红军女战士陈慧清突然要生孩子了而且是难产。而此时正是一场激烈的突围战刚打响,仅仅1公里以外,董振堂正率领战士拼死作战,眼看着顶不住了,董振堂拎着枪冲回来问:到底还有多少时间能把孩子生下来?没人能够回答。于是董振堂再次冲入阵地,大声喊道:“们一定要打出一个生孩子的时间来!”结果战士们死守了几个小时,硬是等陈慧清把孩子生了下来。战斗结束后,一些战士经过产妇身边时都怒目而视,因为很多兄弟战死了,但董振堂又说了一句足以载入史册的话:“你们瞪什么瞪?我们流血和牺牲不就是为了这些孩子吗?!”80年前,在那样的情形下,一个军人说出这句话,这样的情怀你能想象吗?

一组数据告诉我们,长征一共穿越了中国15个省区,跨越近百条江河;翻越了40多座崇山峻岭,其中有20多座海拔4000以上的雪山;穿越了被称之为死亡陷阱茫茫草地;在不到2年的时间里,进行了 600多场战斗。但即使如此,红军依然保持着平均每天25公里的行军速度。所以说,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一次不畏艰难险阻的远征。它成为世界军事史上的三大远征之首。

王平将军回忆到,当时红军大部队已经过了草地,突然彭德怀来找他,说还有一个营的部队没有到,让他回去找。王平带着警卫员走到班佑河边时, 正是黄昏,玫瑰色的夕阳挂在天边,他远远看见几百个红军小战士背靠着背在睡觉,他当时勃然大怒,走过去就推那些小战士,谁知推一个倒一个, 700 多个红军小战士再也经不起体力透支、饥寒交迫,在睡梦中全部死去了。王平将军讲到这里时老泪纵横,他说: “你知道那天有多安静吗?鸟都不飞,鸟都不叫。我把他们一个个放平,他们还都是一群孩子呀!”

又一组数据告诉我们,红军军团长一级的平均年龄为25岁,一线作战的师团级干部平均年龄为 20岁,14岁到18岁的红军小战士占60%。所以,长征还是历史上罕见的青年血脉贲张的历史事件。那一代年轻人虽然不像我们今天这么富足、这么安宁,但是他们背负着光荣和梦想,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核心脊梁。 美军二战老兵的纪念碑上写着这样一句话:“我们不怕阵亡,我们怕被遗忘。”我想说, 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可能成为不了英雄,但是我们可以成就红军英雄的梦想!

穿越历史桑田,回望长征忠魂,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

习近平同志强调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我想我们民族在长征,无论是神舟飞向太空的科研探索,还是提升国人生活品质的中国梦想,都需要长征精神的引领;我们每一个人都在长征,一步步,一段段,需要信念支撑,需要勇敢践行,在书写大写的人生之路上,长征精神永不过时!

我的演讲结束了,大家共勉!谢谢

升旗手:钱琪颖、斯伯汉

林庆老师国旗下演讲

飘扬的国旗

晨会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