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经典 明理修德——校园读书节动员
发布时间:2018年03月12日  浏览次数:次  作者:佚名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

春风拂面,花香袭人,伴随着明媚的春光,我们也迎来了中华中学一年一度的“读书节”活动。

书,是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我们重要的学习方式,是获取知识的源头,亦是人生奋斗的航灯,心灵满足的慰藉。

大文豪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很多同学一提到写作文就叫苦连天,其实提高写作水平的根本方法就是增加自己的阅读量,从而开阔眼界,积累素材,增加知识储备,写文章自然就会得心应手,有如神助,只有博闻强识,才能文思泉涌,写出沉甸甸的作品。

多读书不仅能提高写作水平,帮助自己的语文学习,对每门学科的学习都大有裨益。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透”。大量的阅读能提高我们阅读理解的能力,帮助我们对其他学科知识点的理解和考试中的审题,多读思辨,有助于活跃我们的思维,提高逻辑分析的能力。

读书还是一切智慧的源头,托尔斯泰曾说过“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书是知识的海洋,信息的仓库,经验的汇总。读书是学会做事、学会做人的重要途径。一本好书凝聚了作者智慧的结晶,一生的经验,帮助我们足不出户了解大千世界,明白为人处事的哲理。吕蒙身为武将,孙权仍劝其竭力读书,于是吕蒙发奋读书,最终学识大增,令鲁肃刮目相看。吕蒙在军旅之时仍能发奋读书,而我们身处这么好的环境,又有什么理由不读书呢?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也能潜移默化地改变一个人的气质。著名主持人董卿谈吐不凡,举止高雅,这与她丰富的阅读量离不开关系,她自幼饱读诗书,直到现在无论多忙每天都坚持读书的习惯。读书带来气质的变化和素养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促成的,而是如春风化雨般润物细无声,滋养着你的品格,带来精神的满足和心灵的慰藉。在喧嚣纷杂的世界中,一本好书可谓一方净土,能够净化我们的心性,健全我们的人格。

“囊萤映雪”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古人条件艰苦,所以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读书。著名文学家林海音儿时家庭贫困,没有多余钱财去买书,便辗转各个书店只为“窃读”自己心爱的书籍,如饥似渴地获取精神食粮。我童年时也有类似的经历,当时家里拮据,我常常去离家一段路的新华书店读书,写完作业就钻进书店,周末更是一早就去门口排队只为争取店里为数不多的座位,即使没有座位站着读一天,也是欣喜若狂。

同学们,现在的你们是无比幸福的,我们学校有窗明几净,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徜徉其中,仿佛畅游知识的海洋,老师们也为我们推荐了许多好书,信息化的时代,阅读变得越来越便捷,学校已为我们预备了丰富的资源,我们只需捧起书本,好好享受。那么我们该怎么读书呢?我想为大家提一些建议。

首先,书海浩瀚,我们不可能全部读完,另外市场上也充斥着许多不良书籍,对我们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百害无一利,所以要学会选择。选择读经典,因为经典作品经过时间的洗礼,是大浪淘沙出的珍珠。周国平曾说“经典的价值已得到许多世代的公认。书的好坏,诚然要用自己的眼光去鉴别,但古往今来,书籍无数,没有人能够单凭一己之力从中筛选出最好的作品来。幸亏我们有时间这位相对来说最智慧和最公正的批评家,经典就是时间这位批评家向我们提供的建议。”

其次,要精读泛读相结合,一本书最精彩的部分要慢慢品读,细细体味,不能囫囵吞枣,而不太重要的部分要学会粗略地阅读,了解大意即可,读书有时也要会不求甚解。

最后,要学会做读书笔记。适时做批注,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并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这是我们最宝贵的人生体验。日后再翻开查阅定有另一番趣味。

今年我们读书节的主题是“相约经典,明理修德”。围绕这一主题,学校将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好书推荐”、“读书报告会”、“汉语之星大赛”、“诗词大会”等。希望大家踊跃参加,享受读书的乐趣!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让我们与书为友,捧起书本,翻开书页,在四大名著里陶醉,在唐诗宋词中穿行,在无声的语言里,看人文与科技共舞,赏经典与时尚齐飞。让班级响起琅琅书声,让校园飘散浓浓书香,让我们一起做快乐读书人!


点击查看原图

乔亚男老师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