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恩,报恩
发布时间:2018年03月26日  浏览次数:次  作者:佚名

春的雷鸣中,雨已浸润僵硬的大地,在黑暗中唤醒沉睡的生命。杏花绽开的浅香,轻柔抚过黎明的露水。正是那一滴的澄澈,昨夜滋润了一朵花的芬芳。

花懂得一滴水的恩情——是起源,是滋养,是走向黎明的陪伴,共享春日明媚的欢喜。

父母,是我们一切的起源,是生命中最温暖的的依靠。这最原始的深情是每一个归家人的长明灯。我们从混沌走向光明的每一步,都包含着他们的期盼,他们深深的凝望。滴水之恩尚应涌泉相报,何功何德以报三春之晖?此情融于血脉,在无形和有形中联结着最亲爱的人。中国千年孝道,虽然在当今被流于肤浅的形式表演曲解,被烂大街的敷衍降格,但在漫长的传承中,它所承载的依旧是刻骨情深。我们中国人不是很善于直接表达情感,但含蓄也有它独特的魅力。和西方时时刻刻热情的表达不同,我们的爱,可以化为父母书案旁的一束玫瑰,一个轻轻的拥抱,一份不辜负他们的努力、坚持……亲情本不该被忽视,更不该被认为是俗套,既然此生有幸享得父母疼爱,那就心怀感激,牢记这温厚的亲情,不忘涌泉相报。

漫漫旅程,不论风雨冰霜、花开满墙又或是任何的一条路,在人生单向的轨道上我们不是独行。师生之情,同窗之谊。共同奋斗将是陪伴一生的精彩。难忘共度的时光,唯有感谢每一场相逢、相知,感恩生命中每一个可爱的可敬的人。

“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这是钱学森的爱国情,报国心。华夏民族,在每一场浩劫与动荡中顽强地活下来,不动根,不移本。我们脚下和平,繁荣的土地,离不开国家的守护。我们的家庭是小家,而国家是大家,我们学习不是为了偏居一隅自我享受,这不是我们学生寒窗苦读十几年书的最终目的,我们学习是为了传承历代先驱的强国之梦。中国不缺人才,世界不缺人才,缺的是有仁心,有爱心,有报恩心的人。不仅要有好的成绩,还要有家国情怀;不仅要感恩亲情报答小家,更要感恩国家报效大家。我们望着祖先,感恩这个国家的守护,更要兑现守护这个民族的誓言。

知生活每一处的恩情,心系每一次善意的帮助、真情的给予。珍惜相遇的奇缘,温情的守候。心怀感恩,以真诚的温暖,回馈一朵花寄来的芳香,一滴雨送来的清凉。

高一4班升旗手:武晶菁、林琳

高一13班李卓燃和余君榕晨会演讲

心存感恩

兰星月主持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