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八礼四仪,修中华之性灵
发布时间:2018年09月17日  浏览次数:次  作者:佚名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来自高一(1)班的刘宁欣。今天,我发言的主题是《明八礼四仪,修中华之性灵》。

注重礼仪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因子,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著名的思想家荀子就说过,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同样也是践行我大中华学校“读书明理,做人成才”的校训的基本。

礼仪绝不是死板的规矩,而是一门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艺术,里面有许多学问。仅有一颗真诚的心显然是不够的。在这方面,“八礼四仪”能给予我们很多帮助。大家都知道八仪是指: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仪式之礼。四仪是指:入学仪式,成长仪式,春春仪式,成人仪式。它涵盖了仪表、餐饮、言谈、待人、行走、观赏、游览、仪式等许多方面,种种丰富的内容,生动地告诉我们,哪些事情能做不能做,哪些事情应该怎么做,八礼四仪,是文明礼仪教育的教科书。

荀子曰:礼者,养也。礼仪是人的教养。礼仪的作用就是调节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礼仪表面上是言谈话语,举止行为,是一种形式美。而深层次上可以提升个人的素质,塑造良好的群体形象。文明礼仪渗透在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

守时、遵守课堂纪律是最基本的礼貌,认真听课、积极思考是对老师辛苦付出最好的感谢。课堂是神圣的,打扰老师正常的授课和其他同学的听课就等于不敬畏课堂。这要求我们注重言谈之礼,待人之礼。

校服是校园文化的载体,集体归属的标志,上学期间应穿着校服,不标新立异,仪容仪表大方得体。我们要让校服保持整洁得体,展示出年轻人蓬勃向上的朝气。这要求我们注重仪表之礼。

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国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礼。”卢梭如是说。中华人对仪式亦颇有讲究。在校园生活中,我们更应以端正的态度参与好各项仪式,乃至学校精心准备的讲座活动,等等。这要求我们注重仪式之礼。

同学们,当你存在一些不文明行为时,有没有想过你的这些行为会给周边的人造成困扰?比如说在人潮涌动的食堂,有人将汤汁泼到你的脚上,连声对不起都不说,请问你作何感想?再者,如果对立刻非常诚恳地向你道歉,你又作何感想?当你真心热情的帮助别人做了些什么,即使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你期待的是对方的一个微笑和一句谢谢亦或是冷漠的无视?你想要别人对你如何,就先对他如此吧。当你想要得到别人的真诚时,必先规范自己的行为。

 同学们,我们正处在人生最美好也最艰苦的高中时代,这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飞跃阶段。行动起来吧,在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中修炼自己。不立规矩,不成方圆,家有家规,校有校规让我们力争把八礼融入到身边的每一件事中,明八礼四仪,修中华之性灵!我的发言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