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今天我发言的主题是:与国同祭不忘使命。
今天是12月10日,还有三天,我们将迎来第五次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侵入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30万同胞惨遭杀戮,六朝古都满目疮痍,无数民众流离失所,这是对国际条约的公然违背和践踏,这是人类历史上十分黑暗的一页。
“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面对极其残暴的日本侵略者,面对亡国灭种的危险境地,中国人民凝聚起同仇敌忾、血战到底的空前斗志,中华大地每一个角落都成了众志成城、前赴后继的抗日战场。中华儿女昂起头颅、挺直脊梁,历经14年浴血奋战、付出伤亡3500万人的沉重代价,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铸就了不屈不挠、共御外侮的英雄史诗,揭示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千古铁律。
二战结束以来,许多国家都以立法形式,设立国家公祭日,缅怀战争受难者,反思战争。如波兰把1月27日设立国家公祭日,纪念纳粹德国屠杀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死难者。美国在每年的12月7日举行悼念活动,纪念在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中殉难的士兵。2014年,我国立法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是中国第一个以国家的名义纪念抗日战争死难者的公祭日。
岁月流逝,今年已有20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相继离世,如今在册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已不足百人,对于幸存者而言,或许比死亡更让他们害怕和伤心的是忘却。我们公祭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守护不能忘却的记忆、捍卫不容否认的真相,更是为了唤起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祈盼战争的阴霾远离人类、和平的阳光洒满人间。同学们,我们要记住这段历史,不是为了要牢记仇恨,而是要记住我们的祖国曾经因为落后而遭受的侵略和屠杀,更要明白一个道理:国弱则民辱,国强则民荣。国家强大、民族强盛,始终是每一个中国人生存、发展的基本保障。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同学们,作为中华民族未来的你们,更要静下心来认真审视自己肩负的重任。
此时此刻,我不禁想起了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与国同祭,不忘使命,积极进取,振兴中华!

颜笑华老师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