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我是初二(7)班的毛奕涵。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感恩·奋进》。
本周五,4月5日就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清明节。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又累又饿,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深受感动。十九年后,重耳做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文公即位后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鄙弃名利的介子推却悄悄到绵山隐居去了。晋文公听后,亲自带人去绵山请介子推。绵山树木茂密,晋文公找不到介子推,有人献计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发现介子推已背着老母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再过几天,清明节期间,我们很多同学将在长辈的带领下,举家祭扫祖先的陵墓,传承生生不息的家风和美德;很多单位还以不同的形式,举行了各种纪念活动,缅怀创造、建设新中国的革命先辈们。在充满淡淡忧伤的清明节中,我们可以看到,从古至今,从小家到大家,都有着一个最朴素的思想,那就是永远铭记恩情。
感恩往昔的峥嵘岁月。回首中国百年的近、现代史,每一页历史都写满了英烈们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不屈外辱、虎门销烟的林则徐;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秋瑾;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一代代中华儿女为了崇高的革命信念,马革裹尸,战死沙场,壮志未酬身先死,留下一曲曲千古传唱的英雄赞歌!
感恩今天的幸福生活。今天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多么幸福的时代啊!从未经历过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艰苦岁月;从未经受过亲人离散的战乱之苦;也不曾小小年纪就为生计四处奔波。今天,我们拥有舒适的生活条件与优越的学习环境:园林般的校园,宽敞而明亮的教室,还有那循循善诱,无私奉献的老师,我们的身边洒满了和煦的阳光……
是的,我们是幸运的,可也许正因为这个时代给予我们太多的是享乐与自在的生活,我们不屑于谈感恩、论精神,甚至常常对此嗤之以鼻。以至于我们忘记了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虽然我们不需要像先烈们那样抛头颅、洒热血,用身躯筑起共和国的长城,但是我们会珍惜青春年华,努力学习,知荣明耻,追求真知,掌握本领,不辜负家长和老师的期望,不要辜负祖国和人民的期望。我们会铭记感恩,我们会不懈努力!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毛奕涵同学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