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部)十四岁的担当
发布时间:2019年05月27日  浏览次数:次  作者:佚名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我是初二(5)班的段予宸。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十四岁的担当》。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转眼间我们已经长成了14岁的翩翩少年,在这14个春秋里,我们收获了许多,也越来越成熟了。回望我们的人生轨迹,中间经历了多少事情呀!现在,14岁的我们即将成为青年,应背负起责任来,做个敢于担当的中国人。

  所谓担当,即承担重大的任务或责任,越是有担当的人,立身处世的本领就越强,越能赢得他人的好感及尊重;越是有担当的人,他的形象、气质定会越好,越容易赢得他人的喜欢。

成年人需要担当,14岁的我们更需要有担当。孔子说“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整天只想着自己,那么这个人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君子。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肩负的责任虽然有所不同,但其本质是相通的。清代的顾炎武将君子的这份担当演化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慨叹,身处乱世的孟子把这份沉甸甸的责任表述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释然。责任时而是杜甫身居陋室“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济世情怀,时而为北宋范仲淹心系天下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旷达胸襟。

一代又一代,一辈又一辈,先人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的内涵。作为青年的我们也深深明白:做人,要有所担当!

  首先,要担起父母的期盼。作为子女的我们,承载的就不仅仅是自己个人的成功失败,还有父母的寄托,我们是父母的希望。父母的日夜辛劳,只为我们能生活的更好,父母希望自己儿时没有实现的梦想,能借助我们实现,虽然这样可能强加给我们一些我们并不喜欢的东西,但那是父母的爱,父母的期盼。作为孩子,我们有责任去替父母完成心愿,哪怕真的干不好,也要努力试一试,孝顺孝顺,顺字为大,让父母的期盼不会落空,这份责任分量很重。

  其次,担起国家的需要。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近代粱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则进一步向我们青少年提出了担负国家兴盛的责任。在当今竞争如此激烈的国际社会中,我们更应该勇敢地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这份责任的分量更重。

  不管追梦的路多么艰辛,那份责任我们不能舍弃,不论前面多少风雨,我们都应该勇敢地担起自己的未来、父母的期盼、国家的需要。这一份份重任压在我们日益强壮的肩膀上,我们不会畏惧,我们不会退缩,我们敢于承担重任!

  我的发言结束了,谢谢大家!


点击查看原图

段予宸同学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