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早上好,今天非常荣幸来到南京市中华中学初中部给各位同学做国旗下讲话。
首先给大家做一个自我介绍,我叫刘钧毅,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从事社会教育的工作。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警醒你我,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近代列强以武力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使中国人民遭受了深重的灾难。南京更是经历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是指在1937年12月13日至1938年1月的为期六周时间内,日军纵兵屠杀无辜,手段野蛮残忍。战后根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调查判定,南京大屠杀集体屠杀共有28案,死亡人数达19万余人,零散屠杀共有858案,确认被零散屠杀,尸体经过慈善团体掩埋的达15万余具,南京大屠杀遇难者总数在30万以上。是侵华日军制造的诸多暴行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例,是人类文明史上十分黑暗的一页。这一反人类罪行铁证如山,为铭记这一段历史,1985年8月15日,在邓小平同志亲自关心下,在江东门丛葬地遗址之上建立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在初中古代史的学习中,我们发现在农耕文明的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学会了在历史中总结耕作的经验,因地制宜、合理耕作。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我们同样需要不断从历史中总结经验,加以分析。避免重蹈覆辙。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不再需要大家扛枪保卫祖国,所以我们首先呼吁的是理性爱国。近年来,多地爆发过反日游行伴随着对同胞日系车辆的打砸,一切打着爱国名义的暴力行为都是违法的。理性、守法地表达爱国热情更能展现大国形象。爱国,不应该破坏来之不易的安定团结,更不应该跳脱理性,回归野蛮!
其次,我们要细化爱国行动。捡起一片废纸、节约一滴水、减少使用一度电、多种一棵树等等。相比起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这些举动虽然显得有些琐碎,但这些琐碎的举动正是将爱国的花朵绽放与细微处,而且完全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的。这一切,都能表现出爱国的意义。
再次,容纳批评声音,并进行冷静反思。指出社会存在的问题也是爱国。我们应该容纳这种批评的声音,让这种声音及时表达出来。只有成熟的民族心里,我们才能理智地处理好一些棘手问题,才能看清国运昌盛时的忧患,才能调解发展停滞时的急躁和脆弱。
最后是做好本职工作。学生的天职就是学习,希望各位同学学业有成,建设祖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让像南京大屠杀这样的惨案永远不再发生在中国的土地上。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两个决定,分别将每年的9月3日,设立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2014年首次国家公祭仪式后,纪念馆作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的固定举办地,历史的主题得到固化和升华,并将持续不断地向中国和世界传递“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声音。
历史昭示我们,弱肉强食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无法带来美好世界。世界各国都要遵循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原则,共同维护和弘扬国际公平正义,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说:今天的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坚决倡导者和有力捍卫者,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维护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愿同各国人民真诚团结起来,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而携手努力!
同学们,让我们携手与世界上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一起,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我的国旗下讲话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刘钧毅老师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