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方法分享
发布时间:2020年05月18日  浏览次数:次  作者:佚名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2019级学生会学习部的高凯豪。

首先给大家介绍今天的光荣升旗手:他们均来自高二(5)班。

升旗手李响同学

李响同学现担任班级的语文课代表,他学习认真,成绩优异,曾多次荣获三好学生、优秀团员。作为课代表,做事认真负责,是老师的好助手,同学们的好榜样,希望他接下来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升旗手刘诗扬同学

刘诗扬同学担任班级的化学课代表,他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在学习上他态度端正,一丝不苟,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曾多次获得三好学生、优秀团员等荣誉。希望他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再创辉煌。

升旗手介绍完毕!升旗仪式现在开始,请全体起立!

升国旗、唱国歌!请全体师生行注目礼!

阅读,需要掌握方法。不同的书籍需要运用不同的方法去领会、去品味。灵活应用读书方法是阅读的关键。

高一(11)班尹伊茗同学进行国旗下演讲全文附后

感谢尹伊茗同学的发言。读书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技术。掌握正确合适的读书方法,才能高效地获取知识。希望大家能重新认识阅读,做一名主动的读者。


附:阅读方法分享演讲稿

上周晨会黄雁乔同学分享了读书的意义和作用,今天我来和大家聊一聊读书的方法。

提到阅读的困惑,我会想到两个问题:一个是我们应该读什么书,另外一个就是我们应该怎么读书。

如果不知道读什么书,茫茫书海会让我们陷入迷茫。

当然,我们的目标书目,首要是高考必读书,其次是课文中节选文章来源的书籍。除此之外,如果不知道自己该读什么书,我们可以从选择出版社和关联书籍系列来入手。我仍清楚记得,我拥有的第一本译林出版社的书是《雾都孤儿》,精美的包装和精妙的翻译,让我在往后挑选外国文学著作时,就会优先考虑译林。通常书籍的封底或章节最后都会附上系列图书的信息表。当我看到经典译林系列的书目清单时,我又勾选了其他书籍,解除了选书的困扰。

对于怎么读书这个问题,很多名人都介绍过方法。比如毛泽东的“三复四温”式阅读和“不动笔墨不读书’法;华罗庚的“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的读书方法。我总结一下这些方法的共性,那便是四动——动手动脑动口动心。

动手和动脑往往相伴相随。我认为读书时,需要高速运转大脑,也需要手中拿起纸笔,遇到值得积累或触及心灵的词句段落标记下来,等一章节结束后进行整理。灵感思想像是一只飘散的游魂,倘若不及时记下,烟消云散后就再也找不到他了。我是一个比较珍惜书的人,不大喜欢在书上涂涂画画。所以我阅读时,喜欢在有感想的地方贴上小小的便利贴,不同颜色区分不同情况,同时也便于日后查找相关内容。更重要的是,阶段性的阅读后要写读后感。

动口往往是动心的前奏。将书中的文字读出来,沉浸在音韵中,可以更深层次地理解书中内容。动心,或许是和书本中的人物对话,或许是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对阅读散文、诗歌、戏剧尤为管用。上学期,我迷恋过泰戈尔的《飞鸟集》。恰巧中华中学朗读亭里有泰戈尔诗选,我会利用晚饭后的闲暇时光,独自一人放声朗读泰戈尔的诗。读着读着,从 “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中,我读出了乐观,坚毅,希望;从“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中,我读出了伤感,凄美,寂静。这时,我便动心了,花开花落,人来人往,人生经历过,便没有遗憾。

同学们,最后我以张元济先生说过的简单朴素的话“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结语。读书有法无定法,行动始为第一法,让我一起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