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环保自觉 崇尚绿色生活
发布时间:2022年03月14日  浏览次数:次  作者:佚名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来自高一16班的魏歌灵 ,今天的晨会由我为大家主持。

 

首先给大家介绍今天的光荣升旗手:他们均来自高一4班。

 

升旗手 吴远寒 同学

    吴远寒同学在班上担任值日班长和数学课代表一职 。他是一个善思乐学的阳光男孩,学习成绩在班中名列前茅,上学期被评为三好学生;他是一个认真负责的班干部,尊敬老师,跟同学们相处得十分融洽,并且乐于为大家服务,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他还是一个爱好广泛的男孩,会弹钢琴,在体育运动中尤其喜欢足球,本学期担任了高一年级足球社团的社长。他相信,“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未来,他将迎着太阳,扬起自信的风帆,踔厉奋发,笃行不息!

升旗手 葛苑苑 同学

葛苑苑同学在班上担任值日班长一职。她勤奋,热情,开朗,负责。她相信现在应活好当下,做好眼前每一件事;她相信科学的学习,不需要在意眼前的一点得失,而是放眼于今后素养和能力的培养;她相信一朝学习,终身成长,不用功利的心态对待当下的学习,以好奇带动求知欲,形成内驱力。她的座右铭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希望她能在今后的学习中拼尽全力,不留遗憾。

升旗手介绍完毕!升旗仪式现在开始,请全体立正!

 

出旗!

 

 

升国旗、唱国歌 !请全体师生行注目礼!

如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愈发严重,亟待解决。甘哈曼曾说:人们常常将自己周围的环境当作一种免费的商品任意地糟蹋而不知加以珍惜。 大自然的美景是上天无私的馈赠,作为大自然的欣赏者,我们应该做的是保护她,爱护她,而不是随意伤害她。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南京林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的张文妍老师,为我们普及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大家掌声欢迎。

 

 

南京林业大学张文妍老师晨会演讲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正如张老师所说,绿色家园是最美的家园,而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成为青山绿水,碧水蓝天的守护者,让我们共同保护生态环境,拥抱绿色家园,期待更美好的未来!

今天的升旗仪式到此结束,请老师们先退场,同学们按早操队形有序退场。

附:张文妍老师晨会讲稿全文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我是来自南京林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的张文妍老师,在草长莺飞的春日,我很荣幸有机会跟大家分享一点关于大气环境保护的知识。

    为什么要说大气环境?因为在所有的环境污染中,大气环境污染往往是影响范围最广的,也最能引起人们关注的。

比如酸雨问题。由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汽车尾气的排放,一些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就会在大气中形成硫酸、硝酸及其盐类,又以雨、雪、雾等形式返回地面,形成“酸沉降”。酸雨的危害包括破坏森林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改变土壤性质和结构、腐蚀建筑物、损害人体呼吸系统和皮肤等。欧洲、北美及东亚地区均出现过危害严重的酸雨。中国的西南、华南和东南地区的酸雨天气也曾相当严重,经过30多年的努力,我国酸雨治理成效显著,酸雨区占国土面积比例,由历史高峰值的30%左右,降至2019年的5%。

再比如雾霾问题。城市雾霾的研究表明,高浓度的PM2.5是形成雾霾天气的重要原因。PM2.5是指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比表面积大,活性强,易吸附有毒、有害物质(例如,重金属、病毒等),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能见度、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长期以来,中国大多数城市面临环境空气污染的巨大压力。2013年年初,我国东部地区遭遇持续大气重污染,从东北到华南无一幸免。我记得2014年在美国做访问学者的时候,课堂上只要讲到大气污染问题,美国老师肯定举中国的例子,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似乎都笼罩在一片雾蒙蒙的空气中。从2013年开始,中国政府制定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打响了史无前例的蓝天保卫战。201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相比2013年增长48%,能源消费量和居民汽车保有量分别增长15%和99%,而多项污染物浓度实现了大幅下降。也是在2013年,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划定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从国家层面开展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到2019年,这三个重点区域的PM2.5平均浓度分别比2013年下降了51%、42%和35%。

同学们,这些例子对我们的启示是非常明显的:虽然解决环境问题任重而道远,但只要我们有了环保的意识,有了战胜环境问题的决心,我们是可以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解决好环境问题,取得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从去年开始,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问题又提上了我们国家大气环境问题的日程上来。二氧化碳,作为一个并没有太大毒性,似乎也不会损伤我们健康的气体,却会造成温室效应,导致海平面升高,并且影响全球气候。2020年3月10日,联合国秘书长与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共同发布《2019年全球气候状况声明》,2010年至2019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10年;2019年结束时,全球平均温度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1℃;2018年温室气体浓度创新高。而国内外很多研究都表明:如果气温升高幅度超过1.5℃,全球20%-30%的动植物物种面临灭绝;升高幅度超过3.5℃,全球40%-70%的动植物物种面临灭绝。用这份研究结果,对照上面的那份《声明》,真是细思极恐!

去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发表讲话时表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碳中和意味着我国能源系统的全面转型,即从目前以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系统,全面转向清洁低碳的可再生能源系统,这对我们国家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会。新一代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将有可能为中国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就业机会。让我们憧憬一下2030年乃至2060年,那时咱们今天在场的中华学子都将成为社会上各个岗位的栋梁,而且其中很多同学都会是环境保护相关领域的从业人员,成为环境政策的制定者,环保行业的领导者,环保新技术和产品的研发者。最后,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青山绿水、碧水蓝天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