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升旗手
他们均来自初三(8)班。一位是臧一诺同学。臧一诺同学任班级体育委员、数学课代表,曾多次获得校“优胜奖”、“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她工作认真负责,积极完成老师交代的各项任务,努力为同学们服务。她学习勤奋认真,充满斗志;发现问题能及时纠正,富有耐心。希望在初三的学习生活中,臧一诺同学能更加严以律己,在中考中取得胜利!
另一位是张心悦同学。张心悦同学任数学课代表,曾获校三好学生、优胜奖等荣誉称号。她学习踏实努力、兴趣爱好十分广泛,如古琴、篮球、书法等,在篮球运动中,曾多次代表学校、南京市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海。”是她的座右铭,希望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张心悦同学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做更好的自己。





老师们,同学们,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礼仪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人、对事尊重与理解的儒雅态度。“八礼四仪”是当代学生文明礼仪的综合素质体现。作为中华学子,我们该如何践行“八礼四仪”呢?下面是初一优秀学生代表武梦瑶同学的国旗下讲话。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我是来自初一4班的武梦瑶。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行礼仪路,做中华人》
中华民族素来是文明礼仪之邦,温文儒雅,谦恭礼让是华夏儿女代代相传的美德。举手投足,音容笑貌,无不体现一个人的气质与素养。以礼待人者,人必敬之,讲文明、守礼仪更是当代中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一句温暖的话语、一声亲切的问候、一个浅浅的微笑、一个彬彬有礼的举动,皆是打动人心,增进彼此关系的不二法门。
华夏大地的礼仪之路,在遥远的春秋战国之时已然打通。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纸笔,整理衣冠出迎。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孔子被世人尊称为圣人,他之所以能誉满天下,与他的谦虚有礼、好学向上是分不开的。
那么,“礼仪”究竟是什么呢?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礼是表示尊重的意思;仪,是人的容貌以及举止。整个来说,“礼仪”就是尊敬他人的一种行为规范,也是尊重自己的一种意识体现。比如说,我们每天早晨穿上干净的校服、系上红领巾上学;见到老师、食堂和物业的师傅们能热情地打个招呼;每天课间排队出操能够做到安静,迅速和整齐;有秩序地排队在食堂用餐,不大声喧哗;上下楼梯能够自觉做到轻声、慢步、靠右行;在课间休息时不和同学追逐打闹,不乱扔纸屑;生活中多用“请”、“您”、“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中学生的基本礼仪常识。
但是我们也不无遗憾地发现,在我们的身边,还存在一些不文明的现象,例如,中午就餐时有同学打冲锋,排队出操时有同学拖拖拉拉,上下楼梯时勾肩搭背,不守秩序,这些都是反映了我们个人文明礼仪素质的一些不良行为和习惯,你可能会说这只是一些小细节,但你可曾听过细节决定成败?因此,我们平时应该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见贤思齐”,看到他人的优点,并时刻反思自己,及时加以改正。
中华中学是所百年名校,从踏进这个校园开始,我们每天呼吸着她馥郁的芬芳,采撷着知识的花粉,在她温暖的怀抱中成长。美好的校园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良好的言行时刻为学校增添光彩。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做一个讲文明、知礼仪的儒雅少年,以小我铸就大我,共同构建我们的和谐校园。 谢谢大家!


武梦瑶同学发言
老师们,同学们,九月是我校“八礼四仪 活动月”,相关学生活动也已经 陆续开始。希望同学们学会管理自己、教育自己,处处规范文明礼仪,让美好的一天从进校门的第一声“老师好”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