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部)传承红色精神,弘扬革命力量
发布时间:2023年04月17日  浏览次数:次  作者:佚名

光荣升旗手


他们均来自初二(6)班,一位是付锦瑞同学。付锦瑞同学任学习委、语文课代表,多次获优胜奖黑马奖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一名品学兼优、乐观向上的学生。他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遵守校规校纪,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以自身的优秀行为影响带动周边同学。他有上进心和梦想,有耐心和毅力,有强烈的集荣誉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是他的座右铭。希望付锦瑞同学继续扬起理想的风帆,在广阔的知识海洋里乘风破浪。

另一位是陈佳妍同学。陈佳妍同学任校大队委兼班级历史课代表,多次获三好学生与黑马奖荣誉。她热爱学校和班级,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为人谦逊,乐于助人,学习认真刻苦;多次参加校内外实践活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校运动会上斩获佳绩。她坚信:胜利不是战胜敌人,而是提高自己,只要我们每天提高百分之一,那就是成功!希望陈佳妍同学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继续昂起骄傲的脸庞,微笑着迎接挑战,披荆斩棘不断前进。







 老师们同学们,423日,是渡江战役胜利纪念日。74年前,百万雄师在千里江线上分三路强渡长江,解放了包括南京、杭州、上海在内的广大江南地区,宣告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为全国解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一次伟大的军事奇迹。今天我们有幸请到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的讲解员房菁老师为我们做今天的国旗下讲话。



 陶迅的绝笔家书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渡江胜利纪念馆的讲解员房菁。很高兴有这次机会,能在中华中学向大家宣讲红色故事,传承红色精神,弘扬革命力量。

74年前,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以简陋的木壳帆船为主要航渡工具,在西起江西九江湖口,东至江苏江阴的千里江面上,分三路强渡长江天堑,一举摧毁了国民党军号称“固若金汤”的长江防线,4月23日南京解放。这一战役,彻底粉粹了敌人“划江而治”的战略企图,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全中国,建立新中国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在渡江胜利纪念馆的展柜中,陈列着一份家书。这份家书,字迹工整,感人至深。它的作者,就是1949年4月渡江战役中壮烈献身的24岁南通籍烈士——陶迅。今天,我就为大家讲一讲他的故事。

陶迅,原名李鼎香,生于1925年4月,儿时在南通唐闸长大。1944年6月,经堂侄李干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于陶迅在学校内外的革命活动引起了日伪注意,经党组织安排,高三还没读完的他于1945年4月撤出南通城,分配到盱眙县的华中建设大学新闻训练班学习,并改名为“陶迅”。“陶”是他已病故的母亲的姓氏,“迅”则取自他最崇拜的作家鲁迅。1946年,陶迅到新华社24支社工作,随军参加过莱芜、淮海等著名战役,采写了许多战地新闻和火线通讯。

当时中国革命形势急剧发展,我人民解放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向全国胜利进军。在渡江战役即将打响的前夕,陶迅怀着十分振奋的心情,给分别多年的父亲写下了这封3000多字的长信。在家书中,他表达了自己对家人的浓浓牵挂与思念,他这样写道:“我在部队里生活很好,伙食也比过去在家中或是在学校要好得多,这完全是真心话,希望家中不要挂念。也不必要寄钱,父亲年纪大了,可多多补养身体。目前,一切为了战争取得全国革命胜利,许多同志为了革命事业,捐献了自己的躯体,所以我们在外也无法照料家庭,在最后,胜利即可达成,届时我当返家看望。”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百万雄师过大江,渡江战役正式打响。当天深夜,陶迅和报社的同志们,同乘一条渡船紧随部队冒着枪林弹雨从北岸过江。当船抵达目的地安徽铜陵附近的渡口时,第一个跳上岸的通讯员不小心踩响了敌人埋下的地雷,刹那间陶迅及许多战士被弹片炸伤。其中伤势最重的陶迅腹内嵌进了一块弹片,鲜血不断涌出。他不顾疼痛,仍然捂着伤口努力跑向前线,直到失血过多,才硬是被战友们抬上了担架。由于弹片嵌得很深取不出来,医院救援条件有限,根本做不了手术。陶迅强忍着剧痛,始终没有哼过一声。第二天,入党介绍人李干赶来看望陶迅,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断断续续地问:“我能不能算完成任务?”陶迅撑着最后一口气,颤抖着双手掏出口袋里仅有的生活津贴,嘱咐李干“口袋里的钱,作为最后一次党费,把我的一切都交给党吧。”随后大量鲜血从他的口腔和鼻腔猛烈地喷出。就这样,陶迅为解放战争的胜利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牺牲时年仅24岁。 

他在家书中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共产党的军队和过去任何一个旧的部队完全不同,我党是有史以来的真正与人民服务的一个政党,是最公正无私的,他的革命目的是为了世界上人人有饭吃,人人有事做,参加共产党都是最优秀的人,这也是您儿子的毕生所求!

这封绝笔家书,用最朴实无华的文字诉说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家书的字迹虽然已经有些模糊,但历史却不能被淡忘。渡江战役的胜利,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是由许许多多像陶迅这样的英雄用热血换来的。他们把青春和生命献给了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他们用青春和生命铸成了不朽的丰碑!



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讲解员房菁老师进行演讲


同学们,今天我们集结在国旗下,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的教导,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革命到底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勤奋学习,锻炼身心,培养综合素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