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主题分享暨期中中华之星表彰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高一(20)班 张麦睿,今天的晨会由我来为大家主持。
首先给大家介绍今天的光荣升旗手:他们均来自高一(17)班。
升旗手 王海涵 同学
王海涵同学是一个乐观开朗认真负责的学生,平日里积极帮助老师同学,学习上勤奋刻苦,在班级体中起到表率作用,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希望她可以再接再厉,继续取得更大进步
升旗手 邹昊博 同学
邹昊博同学作为班里的值日班长,认真管理班级,作为物理课代表,积极协助老师,在学习中也一丝不苟,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他可以乘风破浪,直挂云帆济沧海。
升旗手介绍完毕! 升旗仪式现在开始,请全体起立
升国旗、唱国歌 !请全体师生行注目礼!
礼毕!请坐下
夏季的微风带着阵阵暖意吹进我们的校园,吹起桌上书本的一角,吹来教室里朗朗的读书声,纸张的沙沙声,我们陶醉于其中,聆听苏轼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的豪言壮志,接受高尔基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的谆谆教诲,感受莎士比亚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我校一年一度的读书节活动拉开帷幕,希望同学们可以在本次活动中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接下来有请学生代表做他们的读书分享。
刘芊仟同学主题分享
刘佳瑞同学主题分享
张天悦同学主题分享
王雅涵同学主题分享
感谢同学们的分享。
前不久我校举办了好书交换活动,同学们积极参与,纷纷贡献出了自己心爱的书籍,既开阔了自己的视野还体会了分享的喜悦,读书能增长我们的见识,扩充在课内学习不到的知识,还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书中有黄金屋,有颜如玉,有喜怒哀乐,有悲欢离合。”愿大家都能在阅读中变得“满腹经纶书香气,腹有诗书气自华”。
下面请德育处濮阳康和主任宣读中华中学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表彰。
今天的升旗仪式到此结束。
附1:期中表彰决定
南京市中华中学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表彰
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激发中华学子不断踏实前行,追求卓越,学校于近期组织进行了期中表彰。经自主申报,班级公选,年级推荐,学校审核,高中部共产生高三8班洪本安,高二10班付一诺,高一4班宋雨繁等408名年级之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选出60名校级之星。他们是:
校级学习之星:
高一1 | 王诗雨 |
| 高一3 | 芦恩祈 |
| 高一5 | 朱古力 |
| 高一6 | 潘宇昂 |
| 高一7 | 武靖烨 |
高一9 | 韩一凡 |
| 高一10 | 王宏猷 |
| 高一10 | 章开元 |
| 高一11 | 佘毅飞 |
| 高一11 | 蒋子然 |
高一18 | 潘逸澜 |
| 高二1 | 郑瑞阳 |
| 高二1 | 周宇涵 |
| 高二4 | 向皓霖 |
| 高二5 | 杨舒涵 |
高二5 | 袁孜晨 |
| 高二6 | 陈哲 |
| 高二7 | 鹿为谦 |
| 高二10 | 贡詝 |
| 高二11 | 柴一诺 |
高二12 | 朱尹玉 |
| 高二13 | 张曦瑶 |
| 高二14 | 桂乐妍 |
| 高二16 | 雷清云 |
| 高三1 | 沈昊 |
高三4 | 蒋奇燊 |
| 高三8 | 洪本安 |
| 高三10 | 周晗 |
|
|
|
|
|
|
校级管理之星:
高一2 | 魏可欣 |
| 高一13 | 陈思宇 |
| 高一14 | 吉泓屹 |
| 高一16 | 吴天辰 |
| 高一17 | 周立静 |
高一20 | 朱诩尘 |
| 高二2 | 张锐涵 |
| 高二8 | 刘天麒 |
| 高二9 | 冯翔宇 |
| 高二15 | 石昱林 |
高三1 | 范楚惟 |
| 高三5 | 陶启航 |
| 高三6 | 赫连卓研 |
| 高三12 | 周天彤 |
|
|
|
校级美德之星:
高一15 | 许逢瑞 |
| 高一19 | 顾悦可 |
| 高二10 | 付一诺 |
| 高三3 | 于睿 |
| 高三9 | 高文博 |
高三11 | 邵佳荟 |
| 高三13 | 徐欣怡 |
|
|
|
|
|
|
|
|
|
校级成长之星:
高一4 | 宋雨繁 |
| 高一8 | 俞孟孜 |
| 高一12 | 张嘉易 |
| 高一16 | 薛之恒 |
| 高一18 | 彭若曦 |
高二3 | 谢文清 |
| 高二14 | 李雪榕 |
| 高三2 | 倪鹤洋 |
| 高三5 | 钱伟烨 |
| 高三7 | 时雨岑 |
高三14 | 张妍 |
|
|
|
|
|
|
|
|
|
|
|
|
希望获得以上表彰的同学能珍惜荣誉,谦虚谨慎,再接再厉,更希望全体同学能向榜样学习,积极进取,不断争先创优,创造美好高中生活,实现精彩青春梦想!
南京市中华中学
2023.5.22
附2:同学们的好书分享讲稿
好书分享:《了不起的盖茨比》
高一16班 刘芊仟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创作的一部以20世纪20年代的纽约市及长岛为背景的中篇小说,讲述着“美国梦”从一开始落地生根,到走向幻灭的时代。
主人公盖茨比改名换姓,仿照上层人生活,不顾残酷的现实,一味地沉溺在金钱,地位 ,爱情的迷梦当中,注定成就一场悲剧。
盖茨比的死亡,是他一生的终结、梦想的破灭,书中说“他……献身于一种博大、庸俗、华而不实的美”。这也暗示了当时青年人盲目追求梦想的现状。
当金钱代表一切的时候,美国梦中原本包含的理想成分早已不在。对物质追逐的梦想是没有前途的梦想,是终将幻灭的梦。
这告诉我们当代青年,如果一种梦想,有的只是对物质的追求以及对跻身上流社会的渴望,却缺乏对为什么要拥有财富和拥有了财富后究竟应该怎样生存的思考,这样的梦想终究是海市蜃楼,也必定是短视和没有延续力的梦想。
当今时代依然有人狂热地追求物质,用消费来纵情享乐;用消费来炫耀地位和财富;用消费不择手段达到目的。依然有享乐主义主张只重物质,不重精神,从而使人失去发展的动力。
实际上仅仅依靠高水平的物质生活无法长期维持人们的生活意义和兴趣。我们最终需要的是精神生活,只有精神生活才具有可以无限丰富发展的空间,让生命得以灵动而饱满,希望同学们都能追寻自己的精神梦想,谢谢大家。
好书分享:《看见》
高一18班 刘佳瑞
尊敬的各位老师:
早上好!我是来自高一18班的刘佳瑞,今天很荣幸能站在这里跟大家共享这一段悠长的阅读历程。今天我想推荐的书是柴静的《看见》。它以鲜活灵动的社会事件为主体,用铿锵有力的文字描绘着一个个非常实在的故事。
作者柴静自评它为个人的成长告白书,某种程度上亦可视作中国社会十年变迁的备忘录。
她说她从未刻意选择标志性事件,也没有描绘历史的雄心,在大量的新闻报道里,她只是选择了留给她强烈的生命印象的人。
“我试着尽可能诚实地写下这不断犯错、不断推翻、不断疑问、不断重建的事实和因果,一个国家由人构成,一个人也由无数他人构成,你想如何报道一个国家,就要如何报道自已。”
这是柴静留给自己的人生箴言,也可应用于我们每个人的人生旅程。
有人说,这本书中记录下的人与事,是他们的生活,也是你和我的生活。这正如我前面所说到的“报道一个国家的前提是报道自己”读这本书,不但能看到社会现实,更是了解我们生活中那些被忽略的小细节。
在书中,她记录下淹没在宏大叙事中的动人细节,为时代留下私人的注脚。一如既往,柴静看见并记录下新闻中给她留下强烈生命印象的个人,每个人都深嵌在世界之中,没有人可以只是一个旁观者,他人经受的,我必经受。
读完本书,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唯有真相长存。书中所反映的问题,其实无论哪个年代去看,都一样还会存在。社会是由各种因素构成的,生命在不断的体验和重塑,在这个过程中只有真相长存。
其实在当代中国,上述的许多问题已经得到了有效的解决。但是,我们不能不对斑驳的锈迹上心,应当时刻保持“看见”的精神,像柴静一样,用双眼去发现、去感触具有强烈生命印象的个体。正如柴静所说的“想要看见,就要从蒙昧中睁开眼来。”我们应该提高自身明辨是非的能力,静静照看着社会的一切,让光芒透过缝隙,照耀大地。
正是因为社会仍然存在许多斑驳与缝隙,我们才更应该让光芒照射大地,透过缝隙,驱散黑暗。
我的演讲完毕了,谢谢!
好书分享:《瓦尔登湖》
静坐湖边听诗,我是高一13班张天悦。
再没有人比自由地欣赏广阔的地平线的人更幸福的了,水天相接美好的终极,广阔的世界,孑然一人,多么奇妙的组合。
这是梭罗在瓦尔登湖的感叹一个人为什么要出走?为什么要远行?
对于梭罗而言,他想从充满数据、速度与压力的经济社会中逃出,向内心深处溯源,于是在某一天他带着一把借来的斧头,在瓦尔登湖边搭盖起他的小木屋,在自然中,一切都是纯粹的,天然的,没有阿谀奉承,没有欺骗,只有自己的灵魂与大自然。
正如梭罗自己所说:“我有我自己的太阳,月亮或星星,还有属于自己的一个小世界。
《瓦尔登湖》是作者对业已丢失的现实世界的追寻,也是对清纯的追寻,清纯意味着回归自然的生活,回归青春和充满活力的感觉。
一个人真正需要多大的房子,多少衣物?我们的生活究竟需要什么?在尔登湖的第一个夏天,梭罗一人独自在种豆子,晒太阳,一年过后,他发现自己顺利地活了下来。通过将自我意识的发展与自然四季的更迭结合在一起,作者的心灵得到了进一步的净化,也使整个人类从中看到了问题的症结和希望所在。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相互脱节的现状愈加严重,唯有回归自然,才能在生活中发现真正的美好。
或许我们无法真正像梭罗那样身体出走,但却可以选择精神的出走,然对当代身处“信息茧房”之中的我们,比梭罗当初的出走更为困难,我们更不愿意出走,而心甘情愿地被茧房所同化,即使不经意间窥见同类之外的世界,也会觉得他们不可理喻,于是跨越房间的深度交流就变得越来越难也越稀缺。
其实,人应该像梭罗一般出走, 突破舒适区,像梭罗一般,不妨到大自然中去走一走,客观冷静地审视自己的内心,静一静,体悟内心的独立人格与自由思想,这或许便是《瓦尔登湖》最大的当代意义。
让我们共同步入瓦尔登湖,里面惯有的虚静与孤寂,思想与灵光,
犹如涓涓细流注入当下人们心灵的荒原,将清新超凡之美,送向心田。
好书分享:《老人与海》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高一(17)班的王雅涵)
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的经典名著是《老人与海》。
它讲述了一个悲伤的故事。浩瀚的海洋,猛烈的暴风雨,凶猛的马林鱼,恐怖的鲨鱼,一只残破的小船,一个孤独的老人,这足以概括这本书的全部画面,这是一场人与自然的较量,也是一场人与自己命运的较量,最终,圣地亚哥只拖回一副鱼骨头。他只好从梦中去寻回那往日美好的岁月,以忘却残酷的现实。
它也道尽了一种伤感的人生。圣地亚哥年轻时是多么辉煌,却逃不过衰老和失败的消极宿命论。但这结局又只是为了倾诉人间之苦吗?显然,不是!透过这悲剧的背后,不是还有那大海汹涌的三尺巨浪,那与马林鱼奋勇搏斗的执着,那人类的有限与自然的无限的碰撞,这才是这结局所告诉我们的。《老人与海》正是一曲打不败的失败者的赞歌,歌颂着一个胜利的失败者,一个失败的英雄。
细品之后,它给予我们的不正是一剂疗愈的良药吗?面对如今的竞速时代,在泥沙俱下的信息中,我们能否像圣地亚哥的一样执着,对自己的初心矢志不渝,并敢于为之倾尽全力不懈奋斗呢?当你乌合之众,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那条马林鱼游走时,又怎么不会抱憾终生呢?那圣地亚哥接受失败的态度,又何尝不为我们所称道?当暴风雨来临时,我们可能本能的选择把头埋进土里当鸵鸟,但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圣地亚哥选择与自然进行抗争,就注定接受了失败的结局。但正是圣地亚哥那“知不能而为之”的勇气,看淡了得失的豁达,收获的是一种虽败犹荣的自豪。我们不能总主张功利性人格,视结局如全部,奋斗的本身就很美好。到达罗马的路上也会有十足的风景。失败,正如《老人与海》的结局一样,并不全代表了悲剧,闪耀的是英雄的荣光。正如网络上很火的歌曲《孤勇者》所唱的:“谁说污泥满身的不算英雄,”英雄的出场本就不该限定于光芒四射,也可以如圣地亚哥的渺小和沧桑,也可以如夜晚青灯黄卷下的每一个你我。
《老人与海》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强者,只能被摧毁而不能被击败。
“它没有打败你,它没有——”这句男孩对老人的朴素安慰也正献给拼搏中的我们。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