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2022级学生会成员郭鸿宇,今天的晨会由我来为大家主持。
首先给大家介绍今天的光荣升旗手:他们均来自高一(6)班。
升旗手:陈文杰同学
陈文杰同学担任学习委员一职,他是一个积极乐观的人,在学习上锐意进取,有问必究;在生活中团结同学,认真负责。他坚信:“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不数既往,不能知将来,不求远因,不能明近果。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会再接再厉。
升旗手:潘宇昂同学
潘宇昂同学担任数学课代表一职。他乐观开朗,积极向上,认真对待每一件小事。他乐于思考,追求卓越。他相信:“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他会继续努力,向成功的彼岸迈步前进。
升旗手介绍完毕!升旗仪式现在开始,请全体立正!(起立)
出旗!
升国旗、唱国歌 !请全体师生行注目礼!
弹指之间,今年的读书节系列活动都已经接近尾声。阅读是历史的回望、心灵的净化;也是梦想的启示、希望的播撒。因为阅读,我们不断成为更好的自己,也因为阅读,人类不断创造更美的世界。
下面有请中华中学语文组的刘赢老师发言,大家掌声欢迎。
刘赢老师发言
感谢刘赢老师的发言。
朱熹有言:“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同学们,每一天都有新的生活,每一日都应成为读书日。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把书籍当作生活必需品,锲而不舍地读书学习,持之以恒地用书卷气给自己赋能,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热爱读书!
南京市中华中学
2023年5月29日
附1:刘赢老师晨会讲稿全文
老师们、同学们:
上午好!很荣幸能够借助晨会演讲的机会,和大家分享我个人的读书体验。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从一本书中读出自己》。
说到文学经典,《红楼梦》总是绕不过去的。曾经听闻《红楼梦》荣膺网络调查“死活读不下去的名著”排行榜榜首。我非常诧异,这样一本有趣的书怎会让人读不下去呢?但我想,以自己的阅读体验来衡量别人,难免犯了以己度人的毛病。于是回思自己的阅读经历,便发现原来我对《红楼梦》也并非一见钟情。
初读《红楼梦》是在高一的时候,那时候我一点也不喜欢里面的主人公,觉得宝玉没有一点男子气概,黛玉矫情、小性子,整天哭哭啼啼。高三的时候,大约因为学习任务过重,忙里偷闲看书成了最大的娱乐,我竟燃起了看《红楼梦》的热情。结束了一天的学习任务,睡觉前翻开红楼梦,整颗心都静了下来。看得慢了,看得细了,我便渐渐领悟到这本书的好来,书里那些生动活泼的小细节,真是贴近当时青春年少的我们,那些小儿女间的吵闹,真实又可爱。
自从高三爱上了《红楼梦》,我与它的缘分便如细水长流,只要有空,我总爱把它翻出来看看。大学时候,在学校的图书馆,我读了很多《红楼梦》研究论著,脑子里装满了各家的解读,可是各家的解读总有与自己意见相左之处。后来,我渐渐意识到,任何一种解读都代替不了自己的阅读。在一遍遍的阅读揣摩里,我读的不仅是《红楼梦》这本书,更是不断成长的自己。
初读时,总觉得黛玉和宝玉心心相印,宝钗是个虚伪狡猾的阴谋家。现在却发现宝玉、黛玉、宝钗皆有过人之处,也皆有不得已之处。宝玉有一颗赤子之心,对他人充满真诚的关怀和爱。黛玉是灵心慧性的“世外仙姝”,她的聪慧源自细腻敏感的天性,她是宝玉心中最可怜可爱的女子,也是宝玉的知己。宝钗是值得敬重的“山中高士”,她博学宏览,无书不知。若只把《红楼梦》看作是一出浪漫的才子佳人戏,倒是把这本书看低了、看浅了。宝玉与黛玉有木石前盟,两人之情亦是木石一般的自然之情;宝玉、宝钗乃金玉良缘,他们的婚姻亦是如金如玉,受当时社会赞赏的天作之合。无论是宝玉、黛玉爱情悲剧,还是宝玉、宝钗婚姻悲剧,悲剧的根本原因只在于人的不自由。这个不自由既是封建社会的束缚,其本质上也是人对自身命运的不可控。人可控的只是生命的一部分,这是人生固有之悲剧。这样的感悟需要一定的人生阅历,最初小小年纪的我是很难切身领会的。
隔一段时间打开红楼梦,我就发现它又变成了一本新书。在书中那些值得揣摩的细节里,常常藏着一个新的自己。当然,也是《红楼梦》让我理解了人与人的不同,我们不必以自己的喜好要求他人,有的人不喜欢《红楼梦》或许只是缺少一个真正认识它的契机而已。哪怕一辈子读不下去《红楼梦》,或许他也有一本属于他自己的,读不够的好书。我清楚地记得,曾有一位开滴滴的司机大叔特别认真地问我“你说《悲惨世界》是不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并和我聊了一路冉阿让的故事。而上周的戏剧节,则让我见识了高一同学们对名著的独特理解。领悟文学之美,需要作者和读者的合谋。阅读本身,是人与文的真诚互动。
爱读书,读好书,在阅读中发现新的自己,这是很美好的事情。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