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2024级广播站成员龙锦涵,很荣幸今天由我来担任这次集体晨会的主持人。
首先给大家介绍今天的光荣升旗手:他们均来自高二(2)班。
升旗手:吕佳宁同学
吕佳宁同学性格活泼开朗,热情友善,团结同学;爱好广泛,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活动,曾获得班级“成长之星”、“进步之星”等荣誉称号,她的座右铭是“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
升旗手:单雅同学
单雅同学乐观向上,勤学好问,关心同学,乐于助人,在校认真学习,生活中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曾获得“A星学子”、“校美德之星”等荣誉称号。她的座右铭是“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升旗手介绍完毕!升旗仪式现在开始,请全体立正!(起立)
升国旗、唱国歌 !请全体师生行注目礼!
古人云:“心之所向,身之所往。”心态决定了我们如何看待世界,如何面对挑战。新学期的开始,意味着新的目标、新的任务和新的压力。面对这些,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下面有请中华中学心育中心孙卫巍老师上台发言,大家掌声欢迎。
心育中心孙卫巍老师发言
感谢孙老师的发言。
同学们,新的学期已经拉开帷幕,未来的篇章等待着我们去书写。调整好心态,迎接每一个挑战,珍惜每一个机会。让我们以积极的态度、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去迎接属于我们的辉煌时刻!
南京市中华中学
2025年2月17日
附1:孙卫巍老师晨会讲稿全文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驭变革之风 铸成长之锚》。就在四天前,李书记在新学期开学典礼上谈到,我们处在一个人工智能与人类文明共生的新时代,CHAT-GPT能在5秒内生成高考满分作文,OpenAI旗下的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能自动生成教学视频。当今科技的前进就像一匹狂奔的烈马,裹挟着我们踏进时代的洪流。其实,“变化”始终都是时代的主旋律。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苏子有言:“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一切都在运动、变化、产生和消失。”而我们也恰好刚刚迎来新学期,开启新征程,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想与诸位探讨:如何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变革中,既紧跟风云变换的浪潮,又不忘始终如一的初心?如何在沧海桑田的环境变迁中,既保有红莲迎雨的韧性,又修炼信步闲庭的从容?
有关适应心理学的研究揭示,人类大脑有着非常精密的环境监测系统,当环境变化幅度超过预期阈值时,海马体与下丘脑会联合拉响压力警报、启动情绪反应。这解释了我们转入新班级时的手足无措,在考试失利后的辗转反侧,课业压力如潮水漫过堤岸般的焦虑,人际涟漪扰动心湖所引发的迷茫……这些心理不适并非我们软弱,而是数百万年进化镌刻在我们基因中的生存智慧。从进化视角看,焦虑是祖先馈赠的生存雷达,提醒我们规避危险;孤独是心灵发出的升级信号,催促我们建立联结。每个情绪浪花都在诉说成长的需求,都在为心智的雕塑敲打刻刀。适度的压力如同淬炼青铜的炉火,远古人类正是靠着迁徙压力催生的危机意识,才走出内心舒适区,将人类的火种播撒全球。
现在,再让我们回到刚刚的那个问题,面对环境的变化和不确定性,我们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小烦恼或小迷茫等负面情绪,又或者是感受到压力过大、难以纾解。这时我们该怎么做呢?在这里给大家提供5点小建议。
第一,不逃避。请面对、觉察你的情绪,当你不开心时,允许难过的情绪存在,允许自己去体验它,而不是尝试忽略它、压抑它。你可以问一问自己,心里是什么样的感受?现在的情绪是什么?它让你联想到了那些事情?是什么原因让你产生了这样的感受?它在提醒着你什么?如果你的情绪比较激烈,你还可以用纸笔把它们记录下来。当你真正接受了这些情绪的存在,它们反而会逐渐平复。
第二,尝试监控情绪。很多时候,我们的负面情绪并不是瞬间产生的,是一点一滴悄悄积累而成的。例如,有时候我们整天都感觉无精打采、提不起兴致,恰巧晚上同桌无意间对我们开了个不合时宜的玩笑,就会导致我们的愤怒在一瞬间爆发。与其等到负面情绪爆发后再调整,不如在它萌芽的时期就进行干预。我们可以试着养成监控情绪的习惯,更敏锐地察觉自己的情绪状态。方法是:在日常生活中,时不时地评估自己的情绪感受,并用数字1-10给自己的情绪强烈程度打分,当你发现自己的情绪是消极的、负向的,并且逐渐变得强烈时,就可以试着有意识地安排自己,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活动,例如画画、唱歌、看电影,也可以去做一些运动或者放松练习,例如跑步、打球、发呆、深呼吸等。
第三,制作情绪工具箱。有时我们并非不清楚有哪些方法可以调节我们的负面情绪,只是在情绪激动的时候,会忽然忘了怎么做,就像有些同学所说的:“道理我都懂,可还是会被情绪所影响。”因此,我们可以制作一只自己的情绪工具箱,在纸上写下:当我感到某种情绪的时候,我可以采取的相应行为。例如,当我感到烦恼的时候,我可以去找爸爸妈妈倾诉;当我感到失落的时候,我可以去操场上躺着看天空;当我感到委屈的时候,我可以去商店买自己爱吃的冰淇淋……我们还可以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补充和完善自己的情绪工具箱。
第四,绘制心理坐标系。就像探险家为未知土地标注等高线,我们可以在新环境建立“心理坐标系”。例如,高一的同学们在面对分班调整时,可以尝试着摸索写下:“第三排窗边的梧桐投影有助凝神思考,生物老师扶眼镜的动作是提问前兆,教室东侧角落墙壁的回响适合晨读。”这种具象化记录,能激活大脑基底核的定位细胞,将陌生环境转化为安全领地,从而大大降低内心的压力水平。正如宋代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所言:“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主动建构环境意义,方能在变革中觅得心安之境。
第五,编织支持网络。生态学中的“边缘效应”理论指出,不同生态系统交界处往往孕育最丰富的生命形态。英国诗人约翰·多恩早在四百年前就写下:“没有人是一座孤岛”。达尔文在进化论中揭示:最强的物种不是独行的猛兽,而是最善协作的族群。当迷茫的迷雾笼罩,请记得你永远不是孤岛。数学难题的阴云下,老师的办公室永远有阳光;深夜的emo时刻,友谊的小船会为你托载内心的彷徨。我们身边有很多安全的港湾时刻向我们敞开大门,只待一声轻轻叩响。
同学们,古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说“唯有变化才是永恒”,但我们可以选择成为驾驭风浪的航海家而非随波逐流的浮萍。那些曾经令我们颤栗的变革风暴,终将化作托举鲲鹏的六月息。《周易》有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愿你我在时代巨变中铸就锚定乾坤的定力,舒展笑看风云的襟怀,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