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隆校区】从中华走进南大——2024届毕业生杨昊然回母校宣讲
发布时间:2025年02月24日  浏览次数:次  作者:佚名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高二(20)班的薛恒之,今天的晨会由我来为大家主持。

 

首先给大家介绍今天的光荣升旗手:他们均来自高一(9)班。

 

升旗手  徐嘉泽  同学

徐嘉泽同学学习认真刻苦,尊重师长,与同学和谐相处,并不断努力争取更大进步。他相信,有志者,事竟成。

升旗手  孔昊成  同学

孔昊成同学兴趣爱好广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热爱思考,学习成绩优异。他相信,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升旗手介绍完毕! 升旗仪式现在开始, 请全体立正! 

 

出旗!

 

升国旗、唱国歌!请全体师生行注目礼! 

 

礼毕,稍息!

南京大学,一直以来都是诸多中华学子的心仪院校。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长学姐们从中华走入南大。今天,我们邀请了其中一位学长。下面有请南京大学地理科学系的杨吴然学长发言。

 

感谢学长的发言。 高考,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旅程之一。学长分享的学习心得,不仅是对高三的学长学姐们的帮助与激励,也为高一高二的同学们提供考上心仪院校的宝贵经验,为将来的成功上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距离2025年高考只剩下100多天,祝愿全体同学都可以愈发靠近自己的理想,也祝愿高三的学长学姐们在不久后的高考战场上取得满意的成绩。

今天的晨会到此结束,请老师们先退场,同学们按早操队形有序退场。

附:杨昊然学长讲稿全文

南大学长传薪火,携手共攀青云路

——2024届毕业生杨昊然回母校宣讲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2024届毕业生杨昊然目前就读于南京大学地理科学专业。十分荣幸能够回到高中母校,和学弟学妹们分享这几年的经历。

首先,我想给大家勾画一个非常美好的未来蓝图。大学生活是异常精彩与充实的。这种精彩与充实,指的并不是“上了大学,就可以随时打游戏而没有人责难我”,也不是“终于可以与高中的某个学科告别,肆无忌惮地玩耍”。这种精彩指的是你将开启一段崭新的人生,去接触一个从未见过的广阔世界。从微积分到大学化学,从C语言到普通物理和各个领域的顶尖教授对话,在千百种社团里找到自己的组织,在图书馆里偶遇未来的人生方向。大学不仅仅会引导你走入一个浩瀚无穷的知识世界,还会把各式各样的生活可能与选择呈现在你眼前。

但享受大学生活的前提,是自律。大学生活是看似“松散”的,也是充实疲惫的,更具挑战与难度的课业,需要自己规划的生活,想要在大学里仍然拔得头筹、身处前列,是极其强调独立思考与自主能力的。而这种能力实际上是在高中阶段被培养起来的。

高中三年,不仅仅是在为高考一刻做准备,也是为未来人生做准备。无论你是在紧张复习冲刺还是紧锣密鼓地学习新知识,希望我的分享能够帮到大家,有所收获。

大家首先要学会制定合理的,而不是繁重的学习计划。高中的学习任务重,时间紧。不要迷信网络上那些所谓的学霸时间表,这些他人经验都只可借鉴,不可照做。只有你最了解自己。不妨静下心来,诚实地面对自我,好好对学习现状做个复盘,找到薄弱之处,制定符合自己的情况,并且能够长期执行的学习计划。这份计划应该包括每天的学习时间安排、各科的复习进度以及阶段性的学习目标。通过制定计划,我们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复习,避免在无数次的痛定思痛后再一次失去复习的动力。

而这无数次的“痛定思痛”,并不是为分数而哭泣、痛苦。“痛定思痛”是一个反思、归纳与总结的过程。在反复练习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失误和难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不能回避,直面自己的知识盲区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一次的疏忽是失误,好几次的不应该错是某一知识点的不牢固。而善于总结和归纳,将同类问题进行分类整理,正是找出知识漏洞的必要途径。

当然,高中一定是艰辛的,尤其是高三。感到压力再正常不过,我们允许自己有情绪上的波动,不为此责难自己,也要找到调节情绪的方法。在自习课同当时的班主任李霞老师分析英语作文的结构。在课间就一道刘金华老师布置的数学大题和同学们激烈讨论。在每一次考前都去聆听严龙文老师的作文讲座。郭颖老师、李冰老师、姜国锋老师……每一位老师都会尽力地帮助你。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在体锻课上尽情打球,踢球。中午晚上争先恐后地向食堂。晚自习结束和三五好友边走边聊。每当我回想起在中华的日子,这些美好的回忆便时时浮现。与同学、老师、家长的携手同行,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在运动中释放自己,而不是竭泽而渔式的盲目用功这些都会帮助你把自己调整到最佳状态。

最后,我想和大家说,保持自信。从中华中学走入南京大学等985高校的师兄师姐不在少数,勤奋地对待每一天,踏实地度过每一时,扎扎实实地走完这段高中时光,你一定能够如愿以偿。每个中华中学的学生,都具有“不普通”的特质;每一位中华中学的老师,都是你们坚强的后盾。祝愿中华中学的大家,莫负东风,都能走出自己“不普通”的、“独一无二”的人生道路。

还有一百多天,我在南京大学,等待大家的加入!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