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部】一道特殊的道德与法治试题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03日  浏览次数:次  作者:佚名

光荣升旗手


他们均来自初二(7)班,一位是范景熙同学。范景熙同学勤学笃行,追求卓越,锐意进取,全面发展,现担任体育委员。曾获得校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标兵、卓越学子等荣誉称号。学业成绩稳居年级前列,三次获得“中华之星”奖学金。他乐观向上、兴趣广泛,积极参加各项文体实践活动,喜欢阅读、打篮球。希望这位阳光少年永葆热忱、踏实前行,用奋斗书写更加灿烂的青春篇章!

另一位是孙雨欣同学。孙雨欣同学任学习委员,细致热忱、臻于至善,曾荣获少先队四星章,区优少、校三好学生标兵、优秀学生干部、中华之星奖学金等荣誉。她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及比赛,古筝已达十级水平。学习与生活中,她善良乐观,温暖阳光,面对挑战,从不退缩。“志当存高远,路自脚下行”是她的座右铭。希望孙雨欣同学,向着自己的目标再进一步,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IMG_20250303_085653.jpg


IMG_20250303_085101.jpg


IMG_20250303_085136.jpg



 老师们同学们,古人云:"言为心声,行为心表",在中华文明的浩瀚长河中,语言是礼乐文明的根基,行动是君子品格的见证。中华校园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文明不仅体现在言行举止,更在于内心的修养与责任感。今天我们邀请到了南京市直属学校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秦淮区学科带头人、秦淮区先进工作者、秦淮区先进教育个人、中华中学道德与法治教研组组长张茹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道特殊的道法题。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今天我发言的主题是《一道特殊的道德与法治试题》。

 和大家分享一组科学家和社会学家共同研究得到的结果:

第一,脏话会使大脑的两个重要器官损伤。第一个叫前额叶皮层,它是大脑的“CPU”,负责做决策、控制情绪。可如果天天说脏话,这个“CPU”就会变卡,你的大脑会变得越来越“情绪化”。第二个是杏仁核,这是大脑的“警报器”,一说脏话,它就过度兴奋,血流增加31%。结果就是,你一直处于“战斗模式”,焦虑症风险直接翻倍。因此,经常说脏话,你就会变得越来越“蠢”:当你有激烈的情绪时,除了简单粗暴地说句脏话,你已经不会用其他方式表达情绪了。

第二,脏话会使情绪恶性循环。有些同学可能会觉得,说脏话就是能更激烈的表达情绪,感觉就是更“爽”。但习惯这种激烈的情绪表达方式,不仅会让他们的情绪词汇变得越来越“贫乏”,还会降低人们对细微情绪的体察能力。中科大的研究表明,依赖脏话的人,只能识别6种基本情绪,而正常人能够识别21种。而且,因为总是习惯负面的情绪表达,他们对快乐的感知力也会减少。不信咱们可以观察下身边脏话说得最多的人,你会发现,他处于快乐状态的时间是全班最短的。

第三,比前两点可能更容易在同学们身边上演的是,脏话会使社交关系崩塌。语言越粗鲁的人,别人就越不信任,被纳入核心社交圈的概率会大大降低。另外脏话引发报复导致冲突的概率是普通冲突的接近4倍。

可能有人喜欢说脏话,但没有人是喜欢听脏话的。我们有时候会听到一些同学抱怨:身边的人都不喜欢自己,很多人都在跟他对着干。我们想想,身边有没有这样的同学?如果有,他一定有讲粗话脏话的习惯。可怕的是,他们自己并没有意识到,是说脏话影响了自己的社交关系。有人研究过这样的人的朋友圈,发现他们的友谊关系崩溃的概率比普通人高15倍,婚姻崩溃的概率更高,高30倍。恐怖啊!

总之,说脏话对个人的负面影响不仅仅是道德层面,而是涉及到神经、心理、社交等多维度的系统性损伤。

那么对那些对脏话司空见惯、习惯于将脏话作为“口头禅”的同学,这个恶习如何调整呢?我想,这需要我们全体学生、教职工、家长、社会的共同努力。

孩子们,改变始于认知觉醒,终于神经重塑。无论你以前是否明白俚语和脏话之间的区别,今天你应该知道了。如果我们有一些类似的口头禅,要学会利用一些方法,有意识的去改正。比如:

1.“舌尖阻断术”:这是一种物理方法。当脏话将出口时,用舌尖顶住上颚3秒。

2.改变表达方式:把“差点脱口而出的脏话”转为“深呼吸+理性表达”。也就是说,在你意识到一句脏话快要脱口而出时,请立即深呼吸,然后快速启动思考,怎样将这句脏话转为情绪的理性表达。比如你很愤怒,可以尝试用这样的句子代替:“气死我了!”“我愤怒得快要爆炸了!”当然,你也可以学习一些正确表达负面情绪的句子,有时候,不带脏话的怼人其实也可以很过瘾!!

3.行为补偿法:如果没能及时控制,要求自己每说一次脏话需用3件助人行为补偿。

如果你觉得确实难以通过自我约束改变说脏话的恶习,那么也可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如果需要,还可以启动心理评估,排查是否存在图雷特综合症等病理因素。不要认为这是一件小事,2024年南京脑科医院开设「语言戒毒门诊」,有12周系统干预。专业人员可以将行为矫正转化为可操作的游戏化过程,辅以神经科学中的习惯重塑机制(21天法则+即时反馈),彻底解决这一问题。

另外,老师们,校园文明是学生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员德育一直是中华这所百年老校的亮点,我们也需要每位老师主动参与,共同制止不文明现象。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面对学生说脏话的行为,我们可以根据情境作出合适的处理:

1.对于无意识的小范围的习惯性脏话:“非语言信号”紧急干预:用严肃但是克制的眼神注视该生;手掌向下,做“暂停“手势,配合摇头示意;做一个示范性的嘴上拉拉链的动作(避免当众批评,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不在人前给他丢脸);

2.对于有意识的,大声在公众场合飚脏话:厉声喝止,严肃批评,并报送德育处,德育处会安排他接下来承担一个星期的“校园净言小卫士”工作。

老师们、同学们,当春天的阳光洒进校园,映照的不仅是东大道俊挺的紫玉兰、北楼前艳丽的海棠花、还有我们清亮的心房。愿我们在这个美好的校园,感受到春风和煦,倾听到鸟语花香,还有你们欢快的笑声!我的发言结束了!谢谢大家!


IMG_20250303_085306.jpg

张茹老师发言


正如《礼记》所言:"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当我们把"请、谢谢、对不起"化作日常的语言底色,走廊里的争执会化作春风般的谦让,教室里的喧闹会沉淀为智慧的清泉。让我们共同以雅言净化心灵,用文明点亮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