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9月20日讯(通讯员 涂珊珊 记者 周欣 李晨)“我姓中华的华,我全家八口人,有五人在中华中学工作和学习,真是莫大的缘分!”今年10月3日,南京市中华中学即将迎来建校120周年,扬子晚报紫牛新闻特开设【爱我中华】专栏,邀请广大中华校友分享与母校的“独家记忆”。老教师华克文在校工作40年,见证学校两次更名。自1983年退休至今,华老师每年都会与老教师们聚餐交流,共忆当年“中华情”,这在学校也传为一段佳话。

原物理教研组部分老师合影

(前排左三为华克文老师)

任教四十年,他是唯一一位姓华的教师

“我姓中华的华,多少年来我是中华中学唯一一位姓华的老师,中华路、中华中学、华老师,这个‘三华’真是有缘。”

退休老教师华克文1954年来到南京市一女中任教,他在校工作期间,学校曾更名为东方红中学,后改名为中华中学。华老师工作至1991年退休,退休后又继续留校任教三年,到1994年才离开教学岗位,整整在中华中学任教了四十年。

“原来南京市一女中物理教师和化学教师是合并为理化教研组,1959年物理教师和化学教师分别成立了教研组,我被任命为南京市一女中物理教研组第一任教研组组长。”华老师告诉记者,他在校期间,担任中华中学物理教研组组长长达三十二年。“1988年成为南京市首批中学物理高级教师,并担任南京市首届中学高级教师评审委员会委员,退休后又到南京市考试研究会工作,直到2000年我七十岁时才离开,我代表中华中学参加南京市物理教研活动达四十二年。”

一家八口人,有五人在中华工作和学习

“我与中华中学有缘,我在上世纪50年代担任班主任的学生吴纫秋、吴一鸾,她们大学毕业后又分配到中华中学任教。我在1970届曾担任班主任的学生叶玲、林爱红、盛亚源、沈翠华,她们在中华中学毕业后又留校任教,我们师生两代为中华中学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华克文老师与1957届学生合影

华老师告诉记者,1970届毕业生让他印象非常深刻,班里有近20位学生毕业后做了教师,“他们有的去了小学,有的在中学任教,看到这么多中华学子在教师岗位上发光发热,我感到非常欣慰!”

除了学生,华老师的大儿子华敏、大媳妇金蓉、小儿子华冲、孙女儿华钰都是中华中学的学生,一家八口人有五人在中华中学工作和学习,“我家祖孙三代都与中华中学有缘。”

自1983年至今,退休教师每年聚餐交流

每当华老师回忆起在上世纪50年代,老师们在一起共同学习工作关爱的岁月,倍觉格外亲切。“他(她)们已有一半仙逝,现在还健在的王永健、贝宏勋、赵士如、黄一思、杨瑶圃、丁敬高等老师都已年过九十,当时我年纪较小,大家都叫我‘小华克’,当年的‘小华克’祝大家身体健康!长命百岁!合家幸福!”

中华中学退休教师合唱团

80岁以上老师合影

华克文老师告诉记者,自1993年起,物理教研组十几位退休的老师便会在每年春秋两季采用轮流做东的方式在一起聚餐,相互交流、相互祝福,“直到2018年已经有二十五年了,这在我们学校教师中一直传为佳话,我也希望这缘分能一直延续下去。”

华老师今年88岁了,迎来了中华中学120周年校庆。虽因身体原因,华老师不能前往学校,但他表示,他的心永远和中华紧紧相依。“时光如水,忆往昔成就辉煌,看今朝满园硕果,我热诚期盼中华中学的老领导、老教师、老学生来校参加隆重的校庆活动,祝中华中学的未来更加美好!祝广大的校友们事业有成、幸福安康!”

征集“校友回忆录”

在中华中学即将迎来建校120周年之际,扬子晚报/紫牛新闻开设【爱我中华】专栏,向社会征集“校友回忆录”。如果你是中华中学校友,如果你有“特别回忆”,请与记者联系。

联系方式:

1、发送线索到邮箱971017648@qq.com

2、拨打电话:025—58682621,提供线索

编辑 : 姚璇